孩子在开口说话前,已经透过肢体、表情在与周围的人沟通,爸妈别认为宝宝听不懂就减少沟通,相反地,日常生活中多与宝宝互动、说说话,将有助宝宝更快速地接收到语言讯息,累积词汇量。
游戏中学习语言
学语言最好的方式,就是与周遭的大人面对面沟通,家长可带孩子进行游戏或有兴趣的活动,并从中回应孩子的互动。针对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先观察他们能发出哪些声音,再来根据孩子的手势与肢体动作,延伸出对话。
假设孩子指著一颗球,爸妈可帮助孩子将需求以口语表达:「你想要一颗球吗?」有助孩子更容易连结眼前的物品与词意。若是较年长的孩子,已经具备一些词汇与短句的表达能力,这时爸妈不妨顺著孩子的话说,从孩子的语句中衍生出更复杂词汇或加入形容词。
举例来说,孩子可能会自己表示:「要穿衣服」,爸妈就能覆诵一遍孩子的话后,再进阶问:「你要穿衣服是吗?那要穿什么样的衣服呢?红色还是蓝色的?」让孩子学习辨认不同颜色,并透过自己的嘴巴说出想要的。
孩子不爱说.三方法制造开口契机
孩子不爱开口说话,爸妈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想说」还是「不会说」?华庭妤语言治疗师表示,可观察孩子是否有尝试透过其他肢体语言表达需求,若孩子没有主动沟通的意图,家长不妨在生活中创造沟通的机会,给孩子回应的契机。
透过以下三种方法,皆能引导孩子主动开口:
1.让孩子看得到却拿不到
像是把孩子爱吃的饼乾放在高处,这时孩子就必须要寻求爸妈协助。
2.故意给孩子不想要的东西
让孩子学会拒绝,懂得说「不要」,并且说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是什么。
3.假装不知道物品的位置
虽然很多时候孩子还不用开口,家长就猜到孩子想要的物品,但偶尔也能假装不清楚东西放哪里,或是不知道玩具的使用方法,来让孩子带领家长找出答案、给予评论。
逐渐降低叠字频率
许多大人对宝宝说话时,总会不自觉使用叠字,像是「吃饭饭、看书书」,也会以较夸张的语调让孩子容易理解,华庭妤语言治疗师提到,这些说话方式可以称做「妈妈语」,宝宝牙牙学语时,妈妈语更能够吸引孩子注意力,也有助孩子迅速辨识出语句里的关键字。
等到孩子年纪稍大,已经能自己说出简单词汇时,家长就能尽量减少妈妈语的使用频率。因为学习母语的过程,大多数资讯都来自于听到的内容,若家长对孩子说的话,一直都停留在叠字、简单的字汇,缺乏完整句型架构,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停留在基础程度。
因此爸妈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平常若遇到孩子不懂的词汇,可用「解释」来代替「简化」,让孩子有机会拓展字汇量,学会更丰富的表达方式。
发音不标准如何矫正
一般来说,随著年纪增长,孩子说话的清晰度会逐渐增加,3岁以下的孩子,口腔动作和音域能力都尚未发展成熟,若有发音不清楚的状况,家长毋须太过担心。3岁半到4岁左右,家长可透过多次示范来帮助孩子发出正确的发音;到了4岁,如果陌生人还无法听懂孩子八成的语言,则可考虑咨询语言治疗师,发现孩子构音发展停滞的原因为何。
舌系带影响发音?
孩子讲话大舌头,长辈常建议要带孩子去「剪舌根」,但发音不清的原因非常多,口腔动作不灵活、还未学到太多词汇、听力问题等,皆会导致孩子发音不标准。华庭妤语言治疗师表示,孩子的舌系带是否过紧,可从两个动作来判断,首先请孩子张开嘴巴,若舌头伸出来时,呈现W型,且可能无法碰到口腔上壁,左右移动的幅度有限;第二是进食过程
中,观察孩子有无吞咽困难的问题。
若符合以上两点,就有舌系带过紧的可能,家长若有疑虑,建议寻求小儿科、耳鼻喉科、复健科医师或语言治疗师协助评估,根据孩子发音清晰度与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判断舌系带手术的必要性。
应对总是「说不要」的孩子
孩子说不要,有时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表达,这时不妨直接带著孩子操作,或依照情境,帮孩子说出内心想法,孩子就知道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爸妈也能改变问法,以选项来代替简答问句,像是将「要不要吃饭?」改为「你要吃饭还是吃面?」,减少孩子拒绝的机会。
0~6岁语言发展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