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孩子常常晚上睡不好、睡不饱,当心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根据2020年6月发表于《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的睡眠与心理健康呈现显著相关,睡眠不佳的青少年日后较容易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
忧郁症者每天较一般人晚30分钟入睡,且睡眠品质较差
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建议,年龄在14至17岁之间的青少年睡眠时间大约需要8至10个小时,但由英国雷丁大学、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和澳洲弗林德斯大学学者合作,以4,790名青少年为对象进行的纵向研究结果发现,一般的青少年平日晚上约有八小时的睡眠、假日约九个半小时;而患有忧郁症者平日的睡眠时间不到七个半小时(约7.25小时)、假日则刚好九小时,显示患有忧郁症者每天较一般人晚30分钟入睡。
进一步分析发现,有忧郁和焦虑的年轻人在青少年时期绝大多数的睡眠状况都不好,与没有忧郁或焦虑症的参与者相较,患有忧郁症者其睡眠的质和量都较差,而患有焦虑症者仅是睡眠品质较差。
睡眠状况是忧郁或焦虑症诊断指标之一,并非造成忧郁或焦虑原因
身心诊所院长吴佑佑表示,研究显示青少年的睡眠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性,但究竟是睡不好造成忧郁或焦虑症状,还是因为忧郁、焦虑而导致睡眠状况变差,这两者的因果关系并无法证实,因此,睡眠状况是忧郁或焦虑症诊断的指标之一,但并非造成忧郁或焦虑的原因。
从研究中可以发现睡眠的重要性,睡眠状况不佳会影响情绪与专注度,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果,若家中孩子出现睡眠问题,建议父母应先了解影响孩子睡眠的原因,是因为学校作业或考试太多、父母帮孩子安排太多事物、孩子花太多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等外在因素,还是因为孩子可能有拖延的习惯无法好好利用时间、孩子有追求完美的个性,或是孩子的组织与处理事情能力较差等内在因素,了解背后的原因再给予适当的协助,有助于帮助孩子改善睡眠状况。
睡眠不足若不加以治疗,恐影响心理健康状况
上述研究显示青少年睡眠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双向的,该研究也证实,青春期的睡眠不足若不加以治疗,可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建议,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应检视干扰孩子睡眠的可能问题。家长可环顾孩子睡眠的环境,像是到了孩子休息的时间,尽量减少电视声响与灯光的干扰、降低家人间谈话讨论的音量、尽快结束与亲友的聊天聚餐;其次要注意孩子饮食与情绪状态,别让孩子睡前吃太多食物与饮料、避免让孩子过于兴奋或因使用网路与人产生不当的互动而影响情绪无法入睡。
此外,若孩子常常早上起不来导致上学迟到、早餐没食欲甚至变瘦、上课没精神或是不想上学、对原来感兴趣的事物失去兴趣,出现以上状况却无法改善,建议家长可寻求专业的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