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路疯传一段10月初在高铁车厢内发生的影片,一名阿伯大声斥责坐在博爱座上的女子,尽管旁人多次告知该名女子身体不舒服,他还是不服气继续辱骂她「不知羞耻」、「不要脸」,影片时间长达4分多钟,引发网友热议,再度掀起「博爱座存废」论战。
对此,联合医院整合医疗科主治医师姜冠宇在脸书发文表示,社会资源有限,老人比例也越来越高,现已推行孕妇友善贴纸、博爱识别贴纸及礼让徽章,应该全面推广,让「任何座位都可以是博爱座」,民众不用在特定的座位上与人相争,也让真正需要的人得到座位的机会更多。
「反观博爱座,本身并没有任何受专家或机构的机制,中年以上的人就可以对年纪较轻的人现场施压,中老年比例偏高的社会,这机制真的能促进社会善良风气吗?」姜冠宇质疑,博爱座应认定一套认证机制给让真正有需要的人,他并于文末呼吁,应该全面取消博爱座。
此言一出,引起不少网友回应,「我也赞成应该取消,但对于那些外表看起来年轻或没事、但其实有需要的人,除了贴纸或徽章之外,在思考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高龄化社会来临,以后搭车的人可能一半以上是老人,届时会不会看到一群老人在互呛?」、「博爱座真的该取消」。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常坐捷运,「我只能说还是需要的,一堆年轻人完全不会让位」。
让座应出自于自动自发,并无硬性规定
台南奇美医院加护医学部主治医师陈志金,也在脸书粉专转贴相关新闻,他认为,让座应该出于「自发」,而不是「勒索」或「威胁」,更不限于博爱座上的人,「高铁需要仿效市公车安装『让座铃』吗?」(编按:日前市公车装上「让座铃」,有需要的乘客按压后,车上就会出现让座广播)
事实上,推动博爱让座制度已有四十年历史
当时因发生多起老人搭公车摔伤意外,于1981年初,市政府仿效北欧国家的「无障碍环境」理念,设立让孕妇、病患、负伤者、老人以及残障人士使用的「优先特别座」,座椅用特殊颜色标示,也借此呼吁民众让座给需要者,并不硬性规定。
没想到这制度美意,后来却引发不少道德问题。
为了一个能于旅程中休息的座位,还出现「让座霸凌」事件,少数自诩「正义」民众动辄偷拍坐在博爱座上的民众,并上网爆料社团、YouTube诉诸公审,导致公车、捷运上出现挤满乘客但博爱座却「无人敢坐」的特殊现象。
博爱座成了「不爱坐」以及「薄爱座」,失去当初成立初衷
不少民众为了避免被异样眼光看待或是被批评,乾脆一路站到底,无论空位是「博爱座」还是「一般座」一律不坐,就怕又不小心卷入让座争议,这也让不少有隐性需求(外表看似无碍,实质身体不舒服)的乘客,只能不断忍耐直到旅程结束。
为解决争议,市捷运局于2007年推出「博爱识别贴纸」标章,让有身体不适、不能久站等有座位需求的民众,可贴上贴纸以提醒其他他人礼让座位,并标示自己坐在博爱座上是有其需求。
但博爱座争议还是未能平息,一度还引起网路连署。在2016年时,网友在国家发展委员会的「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提案,废除大众运输的博爱座,短短六天内就达到超过五千人附议门槛,主管机关交通部不得不出面回复,表示交给卫福部决议,但卫福部却又表示「等交通部提意见修法」,两部会都不敢碰这烫手山芋。
2018年时,网友再度于「公共政策网路参与平台」提案,要求交通部与卫福部重新审视博爱座的规划,修改《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第五章第五十三条规定,别再让博爱座衍伸更多社会争议。只是提案虽过连署门槛,后续还是不了了之。
演变至今,不少民众戏称,博爱座成了「不爱坐」以及「薄爱座」,让这个特殊存在的座位失去当初成立初衷与美意,如同照妖镜一般,「要八字重才能坐」,人的善良美德在此座之上,几乎已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