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差异一直都是大家所热衷讨论的话题,像我这样从小在中国长大,但是娃又是在美国出生长大、上学,所以其实我自己也在在不断适应和接受美国的文化和教育观念,发现确实有一些地方和国内的情况是不太一样的。
1、美国家庭关系中,通常是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而在中国,更多的是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
这一点是我感受非常明显的,就像上面这张图所反映的,在中国家庭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关注点很容易都是放在孩子身上,当夫妻出现矛盾甚至是要离婚的时候,家里的亲戚、身边的朋友可能也会劝你“再忍一下吧,为了孩子考虑”“孩子还这么小,不能没有爸爸/妈妈”。
国内新闻报道的高考之后的“离婚潮”也反映了这种现象,父母都是为了孩子,为了稳定孩子在高考期间的情绪,不管是离婚还是家里有重大事情,通常都会选择不告诉孩子,一切为了孩子。
而在美国,更多感觉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爸妈不关注孩子,不以孩子为中心,只是他们同样也非常注重和伴侣的关系,不会完完全全让自己的生活世界都被孩子占据。
比如之前我很喜欢看的美剧《摩登家庭》,里面的Phil和Claire就是一对非常有趣的couple,他们会在情人节的时候去酒店约会,会注重伴侣的感受,夫妻之间也会经常的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三个孩子身上,当然他们同样也非常爱自己的孩子。
对待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差异不仅仅反映在对待孩子上,还反映在对待自己的父母上。群里经常有不少妈妈抱怨过婆媳关系、家庭矛盾,其实也是一种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的反映,如果一方伴侣完全无法“违抗”自己的爸爸妈妈的意见,做事都不跟另一半商量的话,就很容易发生家庭矛盾。
而在西方的文化中,婆媳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把维持和伴侣之间的关系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大部分美国人结婚之后是完全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切割的,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基本上很少会插手干涉儿女的婚姻生活。
而且一旦结婚之后,美国人基本上也会把自己的伴侣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因为伴侣是要陪伴他们走完下半生的人。另外,在美国很少会有公公婆婆帮着长时间带孙子的情况,他们年老之后也会更愿意和自己的伴侣去享受二人世界。
在美国如果你需要自己的爸爸妈妈帮你带孙子的话,是需要向他们提出请求的,然后你的父母也很有可能不愿意帮你带娃,那么你就要自己去想办法,比如找保姆或者是早点送daycare。而在中国文化中,父母帮自己的儿女带孙子似乎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你不让他们来帮你带的话,反而可能会让父母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2、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美国父母倾向于把孩子视为和大人平等的个体,给予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父母都非常的看重孩子与生俱来作为“人”的权利,在美国父母眼里,孩子和大人一样都是“平等的”个体,同等的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更进一步说,美国爸妈通常不太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当然也会有一些对娃控制比较强的、推娃推的比较厉害的),更多会尊重孩子的自己的选择。
就拿吃饭这件小事来说,国内的爸妈可能更多的会追着孩子喂饭,生怕孩子吃不饱,营养跟不上,甚至很多爸妈都会选择先把孩子喂饱之后自己再吃。但是在美国,八九个月的小孩子就会被爸爸妈妈放到高椅上开始学习自己吃饭,自己胡乱抓摆在面前的意大利面、小肉块、小蔬菜等等,美国爸妈很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喂孩子吃饭。
吃饭这个小小的事情其实就体现了孩子和大人一样拥有选择的权利,并且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父母只需要定时供应健康的食物,孩子自己要不要吃,要吃多少都是可以自由选择的。
另外还有上什么兴趣班、上什么学校、大学读什么专业……基本上美国父母也比较倾向于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而不是给孩子规定好,如果孩子还不能作出决定的话,父母也会陪着他们去尝试,或者是去比较不同的选择。
在美国父母的观念里,他们只是孩子的“引路人”,而不是孩子的“指挥官”,让孩子获得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更多充当的是陪伴者的角色,当孩子有需要或者碰到困难和障碍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一些建议,但是从来不会代替孩子做决定。
3、中国爸妈可能更喜欢说“你不可以做……”;美国爸妈更喜欢说“你可以做……”
我们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可能会听到更多的“批评”和“禁止”,传统的中国式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听话,所以可能比较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你不可以做……”“这样不行……”,然后每次犯错的时候,就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批评。
到了美国之后,我个人感觉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更多是以鼓励教育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可能美国小孩子只是做了一件非常非常简单平常的事情,但是爸妈就会很努力的夸奖他们。美国的文化中更加强调正面管教,正向激励,尽量不打击批评孩子。
所以现在我们自己教育娃的过程中,也是尽可能以鼓励教育为主,抓住各种小事情多夸夸娃,更多的给娃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4、培养孩子方面,不仅仅只看重学习成绩,更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大学也并不是孩子唯一的选择
在传统中国父母的观念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永远都是最重要的,报补习班、学英语、上985/211或者是出国读名校,几乎是所有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刷爆朋友圈的“海淀妈妈”“顺义妈妈”无疑就是典型的代表,为了让孩子能够上大学,拼尽全力要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只为了孩子能够读名校。
而整体来看,美国父母对于孩子未来这方面的期望可能就会相对“低”一些,当然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的孩子父母同样也是会精心培养,但是对于那些成绩不是那么好的孩子,父母也不太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非要提高孩子的成绩和排名这样。
换句话说,在孩子未来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美国父母可能接受度和开放度会更高一些,高中毕业读大学并不是孩子唯一的一条道路,除了搞学术之外,还有其他很多工作都可以做。
比起学习成绩的高低,美国父母可能更加看重孩子是不是能够自己独立的生活,是不是拥有能力能够让自己生存下去,是不是在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所以孩子到底有没有读大学,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其实不管是中国爸妈还是美国爸妈,都是有很多种不同类型的。以上说的这几点只是个人觉得中美家庭教育中差异比较明显的地方。每个爸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并没有说哪一种就更好,不管是夫妻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需要尊重、平等、沟通、关爱、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