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产后坐月子时,亲朋好友来探视吗?来关心妈妈和宝宝的亲友有哪些表现,会让人感到不适呢?产后妈妈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体力或许也未完全恢复,这时如果亲友说错话、做错事,反而可能造成妈妈的心理压力。
这半年疫情起伏,很多妈妈和我反应医院防疫规定变来变去,造成先生为了等 PCR 结果出炉,竟然赶不及陪产;也有妈妈表示可以施打减痛分娩,她不害怕生产疼痛,反而是抗拒 PCR 检测要戳鼻子。
只能说,疫情这两年的产妇真的特别辛苦!不过严格的防疫措施严格也带来部分好处,不管是在家坐月子或是月子中心,都可以防疫为理由,拒绝不请自来的亲友探视。我想妈妈会这么想,主要是大众对产妇状况不理解,常说错话、做错事,自以为是温馨探视却变成产后妈妈的压力来源。
产后妈妈需要适应新的生活模式,体力也未完全恢复,此时探访亲友不适当的言行,都可能成为妈妈的心理压力。
1.不请自来、不给人休息
即使妈妈平时很喜欢热闹、惊喜,想要产后探视,还是务必事先通知。因为新生儿的作息和成人完全不同,妈妈为了适应宝宝「哭、换尿布、喝奶」的循环或者是日夜颠倒的习性,必须把握白天能休息的时间补眠,访客上门等于打乱亲子作息。
也不要天真得说:「妳休息,不要管我们。」 这种话根本只是自我安慰,简单的换位思考,谁能在有外人在场时好好休息?再加上产后贺尔蒙起伏,妈妈育儿的神经紧绷更是无法轻易放松。
曾有妈妈曾无奈地和我说,有些不熟的亲戚待超级久,她已经胀奶到不行又不敢直说,差点导致乳腺炎。所以如果你真的想探访产后的亲友,可以先询问宝宝作息时间,请妈妈建议合适的到访时间,并问好下一次宝宝睡眠或亲喂(挤乳)时间,自己掌握该离开的时间点。
另外,即便是同住家人也必须尊重个人隐私,先敲门再进去妈妈房内。我想不只一个妈妈曾经经历宝宝大哭、长辈直接冲进去,目睹她正准备掀上衣喂奶的尴尬场景。
2.只关心宝宝与母乳, 不在意母亲感受
请别忘了妈妈本人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人,也是产后最需要关心的对象,每个人看到新生命都会很兴奋,但别忘了先说一句:「妳还好吗?把孩子生下来很辛苦吧!」一定会让妈妈备感暖心。
稚嫩的婴儿真的很想让人很想抱在怀里疼惜,但别忘了要尊重妈妈,先征求同意、做好双手清洁再抱,也不要「得寸进尺」还亲上去!因为新生命在上古时期远比现代脆弱,野外的环境稍不留意婴儿就可能被野兽叼走,因此演化上,产后妈妈的警觉心本来就会极高,就算外人是出于好意想抱抱孩子,妈妈还是容易将碰自己孩子的人视为「敌人」,甚至衍生出厌恶感。
如果你忍不住想分享育儿经验,也请记得每个婴儿都不一样,妈妈习惯照顾的方式也不同,无须比较、质疑,更不该被你评论,好比「我以前照顾小孩满月就睡过夜了啊!你怎么都这样」、「亲喂很花时间,何必那么辛苦」,或者是小孩哭了,你比谁都急着要抢过来安抚,强调自己有经验最会哄孩子,更是大忌中的大忌,容易让正在建立身份认同的妈妈自我否定,怀疑自己没能力当个好妈妈。
3.家家有本月子经,别轻易干涉
以现代医学角度来说,坐月子的意义就是让产妇好好休息,适应新生命加入家庭。至于传统的各种禁忌规矩,都能被重新检视与调整,不必刻意比较甚至指正对方。
例如有人孕期有规律运动,产后恢复良好,尚未满月就在家拿哑铃做肩推、走跑步机,这样的女性不用威胁「不好好躺着,老了就知道子宫会下垂」,因为身体能否负担、怎样做月子坐舒服,当然是产妇本人最清楚。相对地,有些产妇坐月子坚持不洗头,也不必嘲笑她迂腐不科学,很有可能她只是不想让自己的长辈担心,宁可选择顺从上一代传承的习俗。
任意评论,不仅无助于妈妈健康与产后恢复,还可能伤害彼此感情。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觉得产后探视「眉角」很多,干脆不要去了!其实我的想法也是如此,若不是产妇主动要求,确实没有非去探视不可的必要。
现在通讯媒体发达,传讯息、打电话都关心产后朋友;如果产妇太无聊,主动联络,你也可以聊一些非育儿相关的事情,好比艺人八卦、最近追的剧或电影、国际情势,不一定要聚焦在生产、育儿,给她一点喘息空间吧!如果她真的疲累无力、需要安慰,先别急着给建议,有时她只是需要一个深深的拥抱,听到一句:「妳真的好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