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个人都有历经疼痛的时候,不管是大病小病,只要让人感到疼痛,平常斗志再怎么昂扬的人,也会萌生一切了无生趣的厌世感,甚至痛到精神陷入恍惚中,出现自己就要「往生」的恐慌。
然而,一旦解除疼痛,整个人好像又重新活过来一样,展现充沛的活力。中山医院副院长暨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李世明医师指出,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90年,宣布「免于疼痛是一种基本人权」,人们有免于受疼痛之苦的权利。
忍痛观念已被翻转不必忍
WHO建议医疗人员在临床医疗上,除了过去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四个视为生命征象的指标,须常规性的监测外,更应把疼痛视为第五个生命征象,并纳入常规性的评估及给予适当的处理。毕竟疼痛的感觉实在太折磨人了,不只令人难以忍受,有时还能把人折腾到完全没有求生欲。
病与痛相依相生,然而,生产过程不是病,却又必须历经一段疼痛的过程,不论是自然产或剖腹产,都有无可避免要承受的疼痛!过往,老一辈的观念无不是「生孩子就是这样啊,忍耐一下就好了」,将生产时的疼痛视为必然,如今,却已在「疼痛不必忍受」的观念中翻转。
李世明医师指出,「疼痛是主观的,每个人对疼痛的忍受度有所不同,产程进行时,如果感受到子宫收缩引起疼痛的感觉,可透过方法改变感觉,又不影响子宫收缩的进行,这就是减痛分娩的运用价值」。
他补充,减痛分娩的存在已有相当时日,不过,早期却未受到产妇的青睐,主要是被不正确的传言所影响,如:会影响产程的进行、打在龙骨上对身体不好,日后容易有腰酸背痛的问题等,「但实证医学证实,打减痛分娩并不会引起腰酸背痛;至于对产程的进行若有影响时,可透过使用催生药物改善」,加上止痛药物的不断精进,「如今,生第一胎的产妇有9成以上,会主动询问是否有提供减痛分娩的服务」。
痛不欲「生」影响生下一胎的意愿
行医40年的李世明医师,回忆刚在产房服务的情景,那是个「多产」的年代,待产室就像个大通铺,一床挨著一床,床与床之间仅用帘子隔开,「只要有3位产妇待产,每隔3分钟,就有一人发出受不了痛而发出呻吟声,就这么一位换一位,根本没有中断的时候,人一多,声音更是此起彼落,相当热闹」。他笑说,当时的产房非常忙碌,随时都有人待产、生小孩,他们累到只要有空档就能睡一下,完全不受这些声音干扰。
当然,痛感十足的产妇,不只唉唉叫,他说,有的产妇痛到失控地对著老公「连环开骂」,不然就是把老公的手抓到乌青一片,对老公来说,也是一种「折磨」,可是这些都比不上产妇要承受疼痛所带来的紧张恐惧,对身心造成莫大的伤害,甚至产生创伤,不愿再生第二胎;也可能在历经与疼痛的搏斗后,耗尽体力,因筋疲力竭而在最后的用力「功亏一篑」,最后必须靠器械的辅助,才能顺利迎接小生命,有时,更是不得不送进手术房「吃全餐」。
由于自然产必须历经这样一段疼痛的过程,让不少怕痛的产妇却步,宁可剖腹产,也不要自然产,「一度让剖腹产率提高了不少」,不过,随著产妇对减痛分娩的使用度日益提高,让原本担心无法承受疼痛的产妇,也能有信心面对自然产。
李世明医师表示,善用减痛分娩,可降低并不必要的剖腹产率,也让更多的宝宝从自然产中获得许多好处,「经过产道的挤压,有助增进胎儿出生后的呼吸、代谢与免疫等功能,也提供触觉和本体感的经验和学习,可为日后的感觉统合扎下良好根基,并降低触觉防御性反应过度所引起的情绪发展问题」。
同时,胎儿进入妈妈的产道后,接触了正常菌丛(好菌),然后,在口、鼻、上呼吸道与肠道滋生好菌,进而提供保护作用给胎儿。好菌多,可以刺激宝宝正常免疫力的运作;加上宝宝本身也会产生荷尔蒙与免疫力,共同增加了抵抗力。
使用了减痛分娩,就真的不会痛了吗?
疼痛的感觉很主观,若依据疼痛量表从1到10分为产痛打分数,可拿到「满分10分」的殊荣,李世明医师说,「使用减痛分娩,并无法达到完全无痛的感觉,但能减轻疼痛约七至八成以上,即从10分的疼痛降到1、2分,从『无法忍受的痛』到『一点点的痛』,对产妇来说就有很大的差别。第一胎没用,第二胎有用的话,更是极为有感」。
不过,他表示,疼痛效果好不好,也与麻醉科医师施打的习惯(打在第三、四节或第四、五节)、技巧、使用的针剂配方、管路位置有关,若止痛效果不理想时,可能要重新放置,或产妇适度改变姿势。
不同阶段的疼痛管理
李世明医师强调,「疼痛可以忍受,但不需要忍耐」,自然产的痛来自子宫收缩所引起,产程与产后都会痛;剖腹产则在产后同时承受子宫收缩与伤口的疼痛,而这些痛都可透过疼痛管理加以控制。
自然产待产时
目前的施打时机为「产妇觉得痛就打」,不再受限「子宫颈开3公分以上,感到剧痛」的古早规定。李世明医师以该院收住院的标准为例,「确认有10分钟1次的规律阵痛,子宫颈变软变薄,就会收住院。由于变薄变软的子宫颈很快就会打开,只要觉得痛,就可请麻醉科医师施行减痛分娩。
他表示,疼痛控制也是能超前部署的,「在还没痛之前,先架好给药的管路,感到疼痛时,只要加药即可」,毕竟麻醉科人力有限,有时难免无法因应随时都有产妇要打减痛分娩的要求,「趁著人力相对充足的时候,先帮产妇放好给药的导管,就不用担心产妇觉得痛想打时,却派不出麻醉人力提供服务,尤其是半夜时分,因此,晚上10点前,已在院待产的产妇若确定要打减痛分娩,多在还没感觉很痛的时候,先把管路放好」。
麻醉科医师会选择背后第三、四腰椎或第四、五腰椎间施行硬脊膜外注射,注射方法是:先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再将一根细导管送入硬脊膜外腔,之后,透过导管连接注射控制器,将局部麻醉剂或其他止痛药物送进这个位置,即可发挥减痛的效果。他补充,「万一之后不得不进行剖腹产,可透过导管注射不同的麻醉药物,施以半身腰椎麻醉。术后并可以经由硬脊膜外留置管做术后止痛」。
自然产产后
产后的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也是够折腾人的,这时,会透过口服或点滴给予止痛药物,也可选择自费施打效期长达7天的长效止痛针(肌肉注射),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
剖腹产产后
当麻醉药物逐渐退去,开刀伤口的疼痛也足以撕心裂肺的,再加上子宫收缩引起的痛,双重夹击,很难不让人痛到抓狂,李世明医师表示,在「术后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疗程中,免于疼痛也是重要的一环。「若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产妇可在第二天下床活动,多走动可预防肠道沾黏,肠胃的蠕动也会比较好,让妈咪加速排,并能拔除尿管,帮助早日复原,也能提早与宝宝有更多的互动,增进亲子关系」。
关于剖腹生产后的术后止痛方式,除了传统产妇反映疼痛时,由护理人员转达主治医师,再遵照医嘱,透过口服、点滴或肌肉注射给予止痛药物外,产妇也可视个人状况,自费选择以下止痛方式:
1.自控式止痛:事先在止痛药专用帮浦设定给药的剂量与频率,当产妇感到疼痛,只要自行按钮,药物即可自动进入人体,借由持续给予少量药物,维持血液中的药物恒定性,更能发挥止痛效果,使用时间约在术后三天内。必要时,再加健保给付的非类固醇止痛药。给药途径有二:
.静脉病患自控式止痛:在术后恢复室完成点滴自控式止痛的安装,并观察药物效果。
.硬脊膜外病患自控式止痛:如果原本自然产打上的减痛分娩,后来改为剖腹产,术后即可利用原有的管路给予止痛药物。或是在执行脊椎麻醉时,建立管路,做为术后止痛药给药的途径。
2.半身麻醉时,麻醉科医师可同时注射自费的术后止痛剂到脊髓腔中,让产妇在术后24小时内比较没有疼痛感。
3.7日长效止痛针:术前予以肌肉注射一针,止痛效果可长达7天。「若止痛效果未如人意时,再补一些轻微的止痛药物」。
李世明医师指出,常用止痛药有吗啡类止痛药与非类固醇性抗发炎止痛药,「产后止痛较常使用不含吗啡类的止痛药,避免影响肠胃蠕动,增加排尿排便的困难」。
疼痛控制好.优雅生产还能剪脐带
李世明医师表示,选用减痛分娩可降低待产时的疼痛感,让产妇对于生孩子不再抱持恐惧的心理,而能用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不知会持续多久的产程,「现在有不少产妇待产时,把自己打扮美美的,用优雅的模样等待生产,跟过往那种历经产痛折腾后,脸部呈现扭曲的痛苦表情大不相同」。
对自然产的产妇来说,不用把精神力气耗在忍受产痛,「在宝宝出生的时候,还能亲手帮宝宝剪断脐带,让这一瞬间更具有纪念意义,当然,后续也能进行产后立即亲子肌肤接触」;至于剖腹产的产妇在做好术后止痛的状况下,也能以更好的精神状况,与宝宝有更多的接触,这对于顺利哺乳极有帮助」!
李世明医师建议,孕妈咪不妨在产前跟医护人员讨论生产计划书,不只针对待产时的各项处置做不做,也能就疼痛管理多加讨论,以建立共识,让此次产程进行得更顺利,「也能提高生下一胎的意愿」!
使用减痛分娩有哪些禁忌?
李世明医师表示,不适合做减痛分娩的情况包括:无法配合姿势摆位、凝血功能異常、使用抗凝血药物、背部曾经施行手术、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脊椎侧弯等。另外,BMI过胖的产妇,可能增加下针的难度,「事前都会透过麻醉评估,了解产妇状况,即使不适合打减痛分娩,也能使用其他方式减少疼痛感」。
他补充,请产妇善尽告知责任,将过去的病史、使用药物是否有出现过敏等,尽可能详加告知医护人员,以评估适合使用哪些止痛药物,在安全用药的状况下发挥止痛效果,让产妇能在「无痛无忧」的状态下,挥别生产所带来的「惨痛」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