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周宁人记者刘峻)谈到乳腺癌,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乳腺癌往往发生在成年女性中,3岁小女孩似乎与“乳腺癌”完全沾不上边。12月3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人民医院获悉,一名来自山东的3岁小女孩被确诊为乳腺癌,经省人民医院专家团队的及时诊治,效果良好,已于3日痊愈出院。
来自山东的妍妍妈妈回忆,今年3月,在一次给女儿换衣服洗澡的时候,她发现女儿的背心上沾着一点点红色的东西,摸上去粘粘的,但因为红色分泌物只有一点点,她也没有太往心里去。但随之接下来的几周内,这样的“小红点”频繁出现,而更令她紧张的是,女儿妍妍的左胸里面似乎长了什么东西,用手摸上去小小软软的,还能轻微移动。这下妈妈慌了神,赶忙带着妍妍到医院做检查。
记者获悉,妍妍来院后即接受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妍妍左乳内的包块较上次检查有明显增大,并且在左侧腋下也发现了一个约绿豆大小的淋巴结,情况不妙!
为了进一步明确肿块性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妍妍开展治疗,唐金海教授团队迅速为妍妍进行了左侧乳腺的开放性活检,其组织标本立即送检,借助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方法进行了精准的病理诊断。诊断结果令所有人瞠目结舌:小女孩妍妍的这个胸口内的“包块”就是乳腺癌,而且竟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肿瘤——分泌性乳腺癌!
唐金海教授介绍,分泌性乳腺癌过去也称为幼年性乳腺癌,多发于幼儿,但3岁患者在全世界仅见到2例报道,极为罕见,包括JAMA美国医学会杂志1966年报道和JournalofPediatricSurgery杂志1985报道。3岁的小妍妍是此型乳腺癌中目前年龄最小的患者。
那么这种乳腺癌是怎么样发生的呢?江苏省人民医院病理学部张智弘教授表示,这种类型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没有定论,可能与基因易位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基因易位可导致功能性氨酸激酶的产生,进而导致细胞的转化,可能是分泌性癌的原发性遗传性病变。张智弘教授表示,该种乳腺癌具有特殊的流行病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特点,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组织学类型。
谈癌不必“色变”早诊早治很重要
唐金海教授指出,这位3岁小女孩患上乳腺癌很偶然,但也能说明癌症正呈现年轻化趋势。他同时又表示,虽然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有所升高,但是乳腺癌的死亡率已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这与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规范化及个体化治疗的开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事业,为执业就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老百姓收益、人民群众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这个案例给我们哪些启示呢?唐金海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经进入精准化医疗时代,我们要重视癌症的预防,不要“谈癌色变”,一旦发现任何端倪就要及时就诊,明确癌症的诊断后要积极治疗,制定个体化的精准方案,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引发乳腺癌的原因有这些
乳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具有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容易患乳腺癌。所谓高危因素是指与乳腺癌发病有关的各种危险因素,而大多数乳腺癌患者都具有的危险因素就称为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女性乳腺癌年龄别发病率0~24岁年龄段处较低水平,25岁后逐渐上升,50~54岁组达到高峰,55岁以后逐渐下降。
乳腺癌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所谓家族史是指一级亲属(母亲,女儿,姐妹)中有乳腺癌患者。
近年发现乳腺腺体致密也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
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还有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经医院活检(活组织检查)证实患有乳腺非典型增生;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
需要解释的是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欧、美国家做了大量研究,现已知的有BRCA-1、BRCA-2,还有p53、PTEN等,与这些基因突变相关的乳腺癌称为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具有以上若干项高危因素的女性并不一定患乳腺癌,只能说其患乳腺癌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还是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