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非英语片夺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殊荣,由韩国电影导演奉俊昊执导的《寄生上流》(Parasite) 成功为拥有92年历史的奥斯卡写下新创举扉页,毕竟按照原先外界与各大影艺奖风向来看,以一战为题材的《1917》胜出机率显然大上不少,然而《寄生上流》跨越文化高墙,一举夺下最佳影片、导演、原著剧本与国际影片四项大奖,也让观赏本届奥斯卡的影迷,见证这个影视金字招牌,真的开始做出改变。
当然《寄生上流》要赢得小金人,奖季幕后策略操作固然重要,毕竟早已成为公关战的奥斯卡,该如何提高影片能见度以及引起具有投票权的会员自然是要紧事,然而若非具备好内容,仍旧是枉然。而《寄生上流》靠着社会底层与顶端的强烈对比,藉由喜剧与黑色惊悚剧触发观众内心开关,也让人见识到奉俊昊多年来运用自身与好莱坞团队密切合作的经验,回归韩国影坛首作,便缴出商业与艺术片之间完美转换的上乘之作。
本届奥斯卡入围名单揭晓时,另一部同样由亚洲人出演、声势也好的《别告诉她》(Farewell)提前出局,孤军奋战的《寄生上流》则化劣势为优势,引领韩国与亚洲电影首度站上影坛巅峰,全球票房超过1.65亿美元,美国票房更上看4000万美元,然而成功并非一蹴可几,早在上世纪末的90年代,韩国便急于改善电影生态,甚至扬言要让全世界的人都看见。金基德、朴赞郁、李沧东、洪常秀等大导,作品陆续在国际三大影展上有所斩获,而作品精致度也越来越讲究,题材也越趋多元。回溯上一部引发好莱坞影评关注的韩国片,2016年由曾进军好莱坞影坛的朴赞誉所执导的《下女的诱惑》,当年电影入列各大影评名单,更一举夺下英国电影学院最佳外语片(BAFTA),但因为该年错误公关操作,韩国官方选择《密探》角逐奥斯卡,要不然《下》片极有可能成为首部入围奥斯卡,甚至得奖的韩国电影。
如今迎来韩国影坛史上最灿烂的一页,但想要达到这样的成就,除了向世界彰显韩国电影工业的坚强实力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深厚底蕴与强大基础,为此韩国媒体人兼作家洪又妮(Euny Hong)分析如下。
跟我那个年代在首尔长大的很多韩国人一样,我对于进电影院看韩国电影兴趣缺缺。直到90年代,韩国电影仍只有寥寥几种:低成本又流于俗套的警察电影、命中注定的爱情片、针对道德沦丧和毒瘾问题而拍的说教片,即使是作者电影也显得太艺术、不好看:对白不多,情节单调,凄凉又让人不满意的结局。
当时我们大多看好莱坞强档电影、法国电影或当年的坎城影展得奖片,那时首尔的电影院寥寥可数,虽然都是大型戏院却永远挤得水泄不通,也因为人口数与电影院数量严重不成正比,买电影票通常是份艰巨的任务。由于政府限制进口外片的数量,所以电影院业者会让同一部片上映长达好几个月,而且迟迟不引进新片。此外,外片授权许可协议之复杂,意谓有时得耗时一年多,外国电影才能在韩国电影院上映。
韩国于1987年成为民主国家之后,几年内,政府放宽了外片限额,让我超级开心。但新政策也立刻产生后遗症,对韩国相当不利。韩国政府警觉到,最可怕的恶梦成真了:西方流行文化大举侵袭韩国。
1994年一篇刊登于韩国《中央日报》的报导指出,非韩国电影的门票收入比例,从1987年占所有电影票房总收入53%,1994年时已暴升至87%,韩国电影遭受重创,与十年前相比,电影产量锐减一半。
那时韩国正处于转捩点。政府大可藉由禁止外片进口来挽回劣势,但木已成舟,韩国观众已尝到外国电影的甜头,你怎么可能要看过《魔鬼终结者2》里半机械人警察变成液态金属的观众,回头再看韩国电影?韩国订立了完全不一样的策略:靠自己的力量打败好莱坞—至少试着给予痛击。
1994年五月,韩国科学与技术总统咨询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侏罗纪公园》一年票房收益,就跟销售150万辆韩国现代牌汽车(现代汽车年销量为三百万辆)收入一样可观,韩国应该也要制作 强档电影才对!于是,韩国政府采取超光速行动,废除审查制度,订定各项税收优惠以鼓励企业投资电影。1995年,当时的总统金泳三颁布大统领令,制定了一条让人兴奋不已的「电影振兴法」,该法强制规定,凡电影院违反先前颁布(但未强制执行)的配额规定,需强制接受处罚并缴交罚款。根据新法令,每家电影院每年播放韩国电影的天数至少应该有146天,否则可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如果没有这些严厉的措施,2004年荣获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的电影《原罪犯》,极可能也不会出现。
无论是朴赞郁或哪位当代韩国导演与制片,韩国所有影人都对韩国电影教父非常感激,但他却不是制片、导演、也不是演员,事实上,当我请教这位高人是否一辈子都会热爱电影,他的回答是:「这很难说。」
事实上,这位高人——前韩国政府官员金东镐——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从无到有打造了韩国电影工业。金东镐于1961至1988年担任韩国文化部长,现在则是首尔檀国大学电影教授,也是受人尊敬的知识份子,他在不知不觉中早早立下了优良典范,让人了解韩国政府如何从头开始建立文化产业。
在现代韩国社会里,讨论某人的出身其实已被视为不合宜的举动,但很明显地,金东镐确实来自受人尊敬的上流社会,并拥有最高荣誉学术地位。他毕业于韩国顶尖学府国立首尔大学,韩国人会不知分寸地夸口这间大学为韩国版的哈佛;但若套用美国电影《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的台词,只能说以上一切都代表,金东镐的背景或养成教育,跟电影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直到目前这个世代,韩国人依然认为演艺圈不是品格高尚的人士会从事的职业,在韩国从事演艺事业也不像在美国有赚头。即使是事业如日中天的艺人,面对他人奚落时,也几乎无法坦白他们曾经为了赚到钱,真的过得相当辛苦。所以,如果有任何韩国人——例如金东镐——这辈子其实只要能通过考取率屡创新低的公务员考试,就可以优哉游哉地渡过余生,却想试着建立起韩国电影工业,真的是充满了勇气!金东镐在1972年展开了一个以推广韩国文化和艺术为目标的五年计画,并为相关艺术专案成立了韩国国家艺术基金会。在他的计画里,包括了将一成电影票房收入用于艺术推广基金。他也在市郊成立片厂,当时的韩国连一座片厂也没有。
1972年时,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毛额只有区区323美元,比瓜地马拉和辛巴威更贫困,在这种条件下,促成电影工业的变革似乎跟德国演员克劳斯.金斯基(Klaus Kinski)主演的德国电影《陆上行舟》(Fitzcarraldo)一模一样―片中人物坚持在亚马逊丛林中盖歌剧院,而且干脆就用绳子把建筑物拖住留在原地!
金东镐表示,1998年是韩国电影的转捩点,因为韩国电影在此时跃上国际舞台,「从坎城影展开办起的50年内,也就是直到1997年为止,一共只有四部韩国电影获得坎城影展甄选,」而且都是非竞赛项目,「但单单1998年,就有四部韩国电影获邀参加坎城影展。」
是什么因素,让韩国电影赴法参展数量突然飙升?釜山国际影展是也。金东镐于1996年创办了釜山国际影展,坎城影展负责人在釜山影展看到韩国电影后,决定邀请韩国电影参加坎城影展。自1998年以来,坎城影展每年都会放映4到10部韩国电影。
事实上,1998年是韩国电影业丰收的一年,而且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表现都很出色。此时,韩国人开始真正对自己国家的电影感兴趣。据金东镐表示,1998年时,韩国电影在全国电影总市场占有率仅24%,其余几乎完全被好莱坞电影霸占,但随着韩国本土电影深受全国观众喜爱,如1997年的间谍惊悚片《鱼》(又译《生死谍变》,由韩国影视双栖女星金允珍主演,她在美国广播公司影集《LOST档案》中饰演片中人物孙)、2000年朴赞郁的《共同警戒区JSA》,韩国本土电影在全国电影市场占有率来到了五成。
韩国电影蔚成热潮,就跟众多韩国流行文化成功案例一样,都是出自「约束」加「自由」的矛盾环境,也就是说,韩国政府再一次利用自身权力,推动韩国本土产业。韩国向来上映许多外国电影,但这些电影都必须由韩国片商发行。直到1990年代,全韩国片商仅约20家左右,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让片商不情不愿地发行非韩国电影,因此规定电影公司每进口一部外国电影,就得制作一部韩国本土电影。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在这样的保护主义下,韩国电影业因而受益;法国多年来也一直实施同样的政策,使法国著名的电影工业得以蓬勃兴盛。
在1984至1987年间,韩国电影法曾经被逐步修正,允许外国发行商在韩国自行发行电影,毋需透过韩国片商。此一时机并非巧合,因为正是1987年,韩国正式成为真正的自由民主国家,首尔则于1988年举办了夏季奥运会,迫使韩国政府、产业、国民,对国际商界的态度更加开放。
▼ 韩国民主化运动曾被改编成电影《1987:黎明到来的那一天》
金东镐向我说明,在当时,不少韩国电影人担心新策略的开放性会让他们全军覆没,他们会被好莱坞强片消灭殆尽,幸好由于以下诸多原因,韩国电影人担忧的事并未发生。首先是电影圈整体环境出现重大基本变化:部分是因为不少韩国导演和制片开始赴欧美国家拜师学艺,部分是因为这二十年来,韩国政府逐渐取消了审查制度。韩国政府不会下令禁止播放,而是以拟订观影年龄限制的方式来播映,类似美国的电影分级,分成适合一般观众的G级、建议家长指导的PG级、家长需特别注意的PG-13 级,以及限制级R级。全新的自由环境赋予了韩国影人机会,使他们能不断试验、突破创意极限。
依照金东镐的说法,韩国电影扶摇直上还有另一关键因素:韩国政府会直接提供资金给制片。顺道一提,这并不是什么独特的韩国式政府干预,事实上,在美国以外的国家,若想拥有本国电影工业,且发展稳定良好,几乎每个国家政府都有补贴,这是常见又必要的举措。韩国政府还成立了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KOFIC),与英国的同性质委员会一样,以补助金申请制度发放资金。金东镐进一步指出,韩国政府扶植电影工业的策略有一不寻常的特点:专注于开发低预算与另类电影,与好莱坞片厂体制完全不同。韩国政府也特别兴建了艺术电影院。
让韩国电影百花齐放的第三个因素是,以文化基金作为后盾。文化基金由韩国创业投资公司负责经营,该公司获政府赞助,资本额超过10亿美金,资金来源为韩国政府与私人,专门用于促进发展韩国流行文化。文化基金成立于2005年,使韩国电影工业不必只靠片厂筹措资金。
最后一个因素则是方兴未艾的多重视觉效果。2009年时,韩国媒体帝国CJ集团推出了世上首创的4D电影院,即以3D电影院为基础,但再加入气味与触觉。例如,4D电影院放映美国科幻片《阿凡达》时,在潘朵拉星球的场景出现时,电影院里会降下小雨与薄雾。我不知道有多少部电影真的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呈现,但这的确让人身临其境,拥有超凡脱俗的体验。
配额制度仍然存在,但已缓和许多。1967年的政府要求每家电影院一年得播放至少146天的韩国电影,相当于一年总天数五分之二。到了2006年,依据前总统卢武铉规定,播放天数降低至73天。按照金东镐的解释,韩国政府会发给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四亿美元的高额支票,其中约有一半来自政府金库,另一半则来自电影票房收入中的强制性捐款,这情况就好比要求每一家美国电影院老板,得资助史派克.李拍摄他的下一部片一样。
然而,金东镐认为,如今对电影产业而言,配额制度算是以前的失误政策:「坦白说,配额制度已经没有意义了,现在韩国电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五至六成,即使政府删除了配额,也不会伤害到韩国电影工业。」不过,直到1990年代末韩国电影茁壮成熟为止,为了保护韩国的电影创作,配额制度仍提供了重要的功能。
我问金,为什么韩国电影都是暴力电影?他纠正我,票房第一的韩国卖座电影都不是暴力电影。他举了三个例子佐证:第一部是2013年的喜剧片《七号房的礼物》,剧情描述患有精神病的男子,因被乌龙指控强奸而被判入狱,故事情节苦乐参半;第二部是2012年的历史古装喜剧《双面君王》,由李炳宪主演,讲述有位韩国君王死后,迫使他的乡下双胞胎替他统治国家十五年;以及2012年的《神偷大劫案》,情节神似美国剧情片《瞒天过海》,描写一窝专业劫匪,犯案时却状况频频的故事。
其实,对大多数观众而言,若想看浪漫爱情喜剧和警匪片,大家一定会选择好莱坞电影;讲到神秘忧伤类型影片,则会推荐瑞典电影;若想在饱览田园风光之际又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不能错过义大利电影;想来点疯狂又充满艺术气息的片,则非法国片莫属。长久以来,在一般的影迷眼中,各国电影都有各自的类型,而韩国电影就是悬疑恐怖血腥暴力电影的大本营!
建立韩国电影工业的无名英雄,韩国政府官员金东镐,大多在幕后默默协助电影产业,不过在以母与子为主角的《圣殇》(Pietà)荣获2012年威尼斯影展最高荣誉金狮奖后,该片导演金基德回到家乡正式发表谢词时,金基德说:「这个奖超过一半的荣耀,应该归金东镐先生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