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影坛的香艳电影风潮最早是从1970年代初期开始,邵氏影业与曾经叛逃来台成立国联影片的前当家大导李翰祥泯恩仇后再携手,李翰祥以往最擅长拍大成本古装巨片,重回邵氏开始改走谐趣路线,拍了许多有养眼镜头加黄色笑料的电影,香港观众看得又羞又乐,票房大丰收。因为最早期的一部片名叫「风月奇谭」,往后这类李氏作品被统称为「风月片」,曾在香港电影圈流行一时,却在难见天日。
「尺度不同」当然是最主要的关键,李翰祥风月片许多都有露两点的画面,绝对无法过关,就算把裸露镜头剪掉,影片浓厚的意味也不容易淡化,这些片子常常在片库摆上好几个月,分公司觉得可以靠剪片解决就剪完再送检,更多的是连剪片都很难通过,就直接放弃市场。虽然算是港片那时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风月片光在香港与欧美华人区的卖座就已经回本,能不能在放映就不是特别重要。
比起后期的所谓「3级片」,李翰祥风月片更具人文情怀,有文学的味道,即便同样炮制膻腥噱头,格调仍高出不少,他特别喜爱「金瓶梅」、「聊斋志异」之类的古典小说,改编搬上银幕仍能拍出艺术的品质,例来华人影坛拍摄潘金莲、西门庆的故事,没有人可超越他的「金瓶双艳」,片子却因内容在禁演10多年才以剪得七零八落的版本解禁。但在「金瓶双艳」之前,李翰祥已经尝试性地拍了一段其中的故事「蕙莲」,收录在「风流韵事」这部电影之中。
恬妮与胡锦在李翰祥的风月片分饰李瓶儿与潘金莲。
岳华扮演智取「兰亭集序」真迹的唐代御史。
「风流韵事」分成3段,首段「赚兰亭」描述监察御史萧翼,为唐太宗巧计取得王羲之「兰亭集序」真迹的轶事,第2段就是「蕙莲」,末段则是自创的喜趣短篇「小神仙」。3段分别标榜「奇字」、「奇书」、「奇术」,裸露画面主要在第2段,末段也有一点点,首段最为干净。「蕙莲」提到明代才子王世贞为报家仇,故意写了小说「金瓶梅」,让仇敌唐荆川看到入迷,在用手指沾口水翻开书页时,中了涂在纸上的毒而死。在开场与结尾交代「金瓶梅」成书由来后,中段开始演绎书里「蕙莲儿偷到手」这一段故事。
蕙莲本来叫宋金莲,在前夫死后嫁给西门庆府中长工来旺儿为妻,来旺儿也曾有一死去的前妻,在西门府中因已有潘金莲这位姨太,因此大太太吴月娘把她改名蕙莲,结果西门庆把她偷到手,潘金莲却使计报复,让她沦入悲惨的下场。「蕙莲」中演蕙莲的是赴港发展的艳星陈菁,自然少不了露两点的镜头,扮潘金莲、李瓶儿的胡锦与恬妮也都是李翰祥从找过去,两人在这一段里的戏份并不多,主要是脸部风骚表情取胜。
邵氏风月片用了很多去的女优,香港女优不是不敢脱,毕竟是在自己家乡、亲友都在,要大胆解放较有包袱,女星一来人在异乡要拚出头得加倍表现,二来心想这些镜头在一定剪光、熟人绝对看不到,所以较常牺牲。除了「蕙莲」这几位艳星外,「小神仙」的陈萍、玛莉莎也都是赴港,日后成为李翰祥的班底,常常需要裸露。
「风流韵事」尽管并非从头到尾,在香港却维持李氏风月片一贯的高票房,在全年度华语片卖座榜中高居第5名,也因这部电影热卖,李翰祥再拍「金瓶梅」,扩充成为一部长片,即是「金瓶双艳」,再次在香港造成轰动。「风流韵事」是民国62年8月暑假在港放映,幸好片子并非彻底的,还可以动剪刀后通过电检,2个月后「光辉的10月」来台上映,却必须更改片名。
因为「风流韵事」一看即充满浓厚的味,裸露画面剪光后就算可过电检这一关,片名也无法通过,邵氏索性从3段都在描绘奇书奇字找到灵感,改为「天下奇谭」,总算顺利取得准演执照。然而「风流韵事」大多数的噱头与看点,在「天下奇谭」都已不见,就没有香港那样的火热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