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过了一周,相信不只大人压力大,小孩压力也变大。新生忙著适应新环境、交朋友,旧生也要面临越来越繁重的课业,国三生甚至开学第二周就要面临第一次的模考。令脱离学生生活好久的成年人好难以想像……
不过,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大人是否都有照顾到孩子的心理呢?有位14岁的上海女孩,就因为不堪负荷父母的期盼,在开学前选择从高楼跳下。1500字的遗书控诉著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期望,迷失了「爱的初衷」。
遗书内提到:「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我是带给你们荣誉的人,严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羞辱人最有效的方法先是让她就穿拖鞋站在屋外向外人示众,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声骂最难听的话,还说的冠冕堂皇,最后是耍泼妇。」
根据卫福部调查,全台的自杀年龄逐年下降,自杀族群越来越年轻。2021年与2019年相比,18岁~24岁的自杀比例提高了8.3%。也越来越多这样的上海女孩。
(难道一定要成绩好、乖,爸爸妈妈才会爱我吗?)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吗?
你还记得,发现自己怀孕时的惊讶吗?还记得听到胎儿心跳声的惊喜吗?还记得宝宝出生时,你对他最纯粹、不带任何目的性的爱?妈编记得,在女儿刚出生时,对她唯一的心愿便是「祝福你活得开心、健康」就好,但随著小孩长越大,亲子间的爱也渐渐变形。
我们逐渐希望孩子有礼貌、讨人喜欢、成绩好,别人称赞她,妈妈也与有荣焉、对孩子的包容性会越来越大;但如果每天都找麻烦、不间断的接到别人的告状,自然会对小孩越来越不耐烦,爱也消磨殆尽,甚至是变成有条件的交换:「你要乖」、「你成绩要好」、「你要得第一」、「你不能给我丢脸」、「你不乖我干嘛要对你好?」、「你整天都在惹麻烦,不要过来!」、「我真希望我没有生下你,这样我的人生还轻松一点。」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也该随著环境尊重孩子的发展!
因为对小孩有期待、希望他们长成「你所想要的模样」,所以就会有失望。但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跟兴趣,在你要求小孩照著你的方向走之前,请先认真思考「这是你想要的?还是小孩也想要的?」除了基本的规矩礼貌、不妨碍他人的原则下,身为家长的工作与责任,不就是给予爱、安全感、陪伴跟支持吗?
因此,看到孩子犯错时,生气没关系、责备没关系,但请一定要跟孩子和好,并强调:「宝贝,不管你做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会一样爱你,只是我们希望你长成一个更好的人!」
遗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