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不提倡“过洋节”,但是年轻人还是非常喜欢借着这个机会聚一聚的,不过就在大家纷纷出门放松的时候,有一类人却是不得不困在家里,只能看着朋友们发布的动态眼馋,那就是要哄孩子的宝妈们。
本来想着表妹家的娃已经六个月了,只要哄睡了就可以交给妹夫,结果我们收到的是表妹一个接一个的消息:“我把娃哄睡了就出发”,“吃上奶就闭眼睛了,我现在穿衣服”,“宝宝又醒了我继续奶睡”。
就这样折腾了一个来小时,表妹终于彻底放弃出门的打算,选择留在家,一边向我们表示不好意思“放鸽子”了,一边和我吐槽,怎么别家小孩吃上奶就睡着,自家这个最多睡几分钟就会醒呢?
宝宝吃上奶就睡是许多妈妈在育儿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特别饥饿的宝宝吃上奶立马老实,哪怕是不饿的宝宝,一含住奶也会迅速调成“静音模式”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一招“奶睡大法”在许多宝宝身上屡试不爽。但也有许多宝妈发现,这一招不是回回奏效。
眼看着别人家的娃一吃奶就很容易哄睡了,自家这个却睡不踏实,哪怕哄睡了也会很快醒来继续哭闹,宝妈不免会有些担心。
首先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吃奶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吃奶时的宝宝会放下戒备,进入富有安全感的状态,在心情安静平和的状态下很容易入睡。
其次对于幼小的宝宝而言,连续做出吮吸动作也是一种“体力活”,如果不是特别接的状态下,吃一会儿奶就会感到累了,再加上妈妈的怀抱温暖舒适,也会立刻乖乖闭上眼睛。
在宝宝小的时候适当奶睡可以增加起安全感,但是为什么有时候“奶睡大法”会失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宝宝哭闹有可能是出于三种原因,需要被满足生理需求比如饥饿、便溺;出于心理需求,寻求安慰和关注;身体不舒服,向妈妈发出示警。
给宝宝喂奶通常只能解决饥饿,以及一部分的寻求安慰,如果宝宝吃时是因为便溺了或是生病了感到不舒服,在没有解决之前都不会安静。而宝宝如果是想和妈妈玩耍,但妈妈却一心只想哄睡,宝宝当然会不愿意了。
还有一种可能,是宝妈忽略了婴儿的睡眠规律。
小婴儿的睡眠周期与成年人不同,他们的生理特性决定了不可能获得像大人一样的睡眠质量。
刚出生的婴儿的快速眼动睡眠可以占到总睡眠的70%,随着成长这个比例会下降,但在1岁前依旧可以高达40%。快速眼动睡眠睡眠状态下的宝宝容易出现呼吸浅、不规律、乱动、惊跳反射等。
如果把宝宝放下不久,宝宝就出现惊醒,不一定是宝妈哪里做的不好,而是宝宝的正常现象,此时不要急着把孩子抱起,而是尽量不打扰宝宝,轻轻拍动哄睡,尽量让宝宝保持迷糊状态,以度过快速眼动睡眠期。
有些宝妈听说给宝宝奶睡不好,因此会尽量减少给宝宝奶睡的次数。实际上对于幼龄婴儿而言,奶睡确实是对其进行安抚的有效方法。
在宝宝较为幼小的时候,发现其入睡后,就要把母乳抽离出来,不要养成必须含着才能睡的坏习惯。在宝宝长牙以后,为了防止奶液残留在口腔,引发龋齿,奶睡频率可以适当减少。
随着宝宝长大,需要建立睡眠规律,奶睡在规律建立的过程中要起辅助作用,但不能形成过度依赖,需要妈妈自主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