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手术治疗:
为主要治疗措施。轻者用镇静、止痛(忌用吗啡)及解痉剂如阿托品、山莨菪碱、溴丙胺太林、盐酸哌替啶、盐酸氯丙嗪等。也可用针刺疗法止痛,中医中药清利湿热,理气止痛。对病情严重,有腹胀、腹膜炎及休克体征者则须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输血,持续用静脉营养维持热量的供给,并用大量维生素B、C及抗生素,由于致病菌不易确定,需选用胰液中排泄浓度较高的药物如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血钙偏低者应输入10%葡萄糖酸钙,在出血性胰腺炎时尤应注意。患儿如有血糖升高,注射葡萄糖时需加入适量的胰岛素及氯化钾。一般可在3~4天内逐渐恢复胃肠蠕动。患儿腹部已不胀并能自肛门排气及有食欲时,则可开始少量进食,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佐以蛋白质,应较长时间限制脂肪。
2、手术治疗:
只有在以下情况时考虑手术:非手术治疗无效,高烧持续不退,精神不好、腹胀、腹肌紧张、压痛不减轻者,须手术探查,同时腹腔引流;诊断不明确,不能除外其他外科急腹症者,应尽早手术;并发局限脓肿及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者,须行切开引流或与消化道内引流术。
[小儿胰腺炎的症状有哪些]
1、对症治疗:
(1)腹痛:在疼痛发作期,治疗方法近似于对急性胰腺炎的处理。对于小儿慢性胰腺炎控制疼痛很重要,但有时却很困难。可以用甾体类或非甾体类抗炎药;补充胰酶以抑制胆囊收缩素的分泌。在间歇期患儿无明显的疼痛,可只对症处理。
(2)假性囊肿:小的假性囊肿一般可以自行消失,也可以长期存在而无症状。如果囊肿体积较大,6周以上仍然没有缩小的趋势,应行引流治疗。引流的方法有多种,可在B超或CT的引导下穿刺引流,也可手术引流。
(3)糖尿病:小儿慢性胰腺炎合并有糖尿病时通常为轻度,酮症酸中毒很少见,如果尿糖的含量很高则需要治疗,需相对小剂量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2、饮食治疗:
小儿慢性胰腺炎时吸收不良常见,但儿童中的发生率尚不清楚。治疗可用胰酶制剂,需摄入已补充维生素的平衡饮食。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要减轻症状,并改善患儿的全身情况。适当的限制脂肪摄入,可减轻患儿的疼痛和脂肪泻。但在考虑减轻症状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儿童发育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蛋白。少量多次的饮食方法对有些儿童是可取的。
3、手术治疗:
小儿慢性胰腺炎多采用内科治疗,有以下指征的患儿可手术治疗:
(1)难以控制的慢性腹痛。
(2)胆总管梗阻。
(3)胰管梗阻及扩张。
(4)假性囊肿及其并发症。
对于胆道和胰管的梗阻,首先可采用内窥镜下逆行性胆管胰造影术(ERCP)进行诊断,诊断明确后可采用鼻胆管引流、括约肌切开等方法治疗。ERCP治疗后如果疼痛减轻,还可进一步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引流效果会更好。对胆总管和胰管的结石梗阻,如能手术排除结石,治疗效果最佳。对胆管和胰管的非结石梗阻,常用括约肌切开或成形的方法,或者应用胆管肠吻合术或胰管肠吻合术将胰腺的部分切除,常用于胰体尾部的局限性病变,胰十二指肠切除用于胰头部的病变。对严重的持续性腹痛,可以一次性完全切除胰腺,但术后可引起胰腺外分泌和内分泌功能不足。对胰腺功能完全丧失的患儿胰腺移植有一定的疗效。
1、在急性发作期,为了抑制胰腺的分泌减轻胰腺负担,应禁止一切饮食,病人所需的能量可依靠肠道外营养供给。
2、急性发作后,尿、血淀粉酶和白红细胞值恢复正常时可给予以碳水化物为主的流质饮食。碳水化物对胰腺外分泌无刺激作用,同时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碳水化物类食品的消化吸收良好,故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主要能量来源。
3、蛋白质有利于胰腺损伤的修复,但供应应适量。
4、胰腺炎症存在时,胰腺胰脂肪酶的分泌发生障碍,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故在急性发作期,应限制一切含脂肪的食物,急性发作后可适量逐渐地增加一些低脂食物。病愈后仍须在相当时间内避免进食富含脂肪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每日脂肪供给量限制在30g 左右。
5、应供给足够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应充足,以利病变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