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健康是家人非常关注的事情。但是年龄越小宝宝的免疫力越低,尤其是处在婴儿阶段更是动不动就生病。
其中肠绞痛就是家长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宝宝经常哭闹,家人很难分辨宝宝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不舒服,从而使肠绞痛症状加重。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肠绞痛?三个“信号”教你识别
①可以从发生时间段来判断
宝宝出现肠绞痛的时间段,通常在刚出生的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出生大约一个半月的时候肠绞痛更加频繁和严重。
部分宝宝可能到了3个多月的时候开始好转,甚至症状完全消失,但大部分宝宝集中在4个月左右的时候才能远离肠绞痛。
婴儿肠绞痛一般会在傍晚的时候,而且家长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宝宝总在傍晚的同一个时间点开始哭闹。如果发现宝宝有这样的情况,家长就要留心宝宝是不是肠绞痛了。
②可以从宝宝出现的明显症状来判断
宝宝肠绞痛会让他们非常难受,家人会发现宝宝哭闹比平时更为严重,甚至可能会有尖叫和脸色黑红的情况。
而且身体也发凉,喂奶不会停止,抱宝宝也没办法安抚好宝宝的情绪,可能就连原来很管用的哄娃方法现在也不奏效。
这时宝妈如果趴在宝宝肚子上听,可以听到有气泡的声音。如果轻轻拍打几下,感觉宝宝的肚子里鼓鼓的,这就很有可能是宝宝肠绞痛了,家长要赶紧带宝宝就医,再者就是经常打嗝的宝宝也更容易肠绞痛,家长要多留意一下。
③可以从宝宝哭闹的时间长度来判断
一般宝宝如果饿了或者排便排尿后,会哭闹一阵子,此时,家长及时给孩子喂奶,换尿布的话,宝宝就会立马停止哭泣开心起来。
但是如果宝宝是肠绞痛的话,宝宝哭闹的时间会非常久,可能连续会哭三四个小时。
并且家长用很多方法安抚,都没办法让宝宝安稳下来,只能等宝宝哭得累了睡着了,或者把身体里的气体排出后才能安静下来,这就是宝宝出现肠绞痛的典型症状。
如果宝宝出现肠绞痛,家长该怎么办?
宝宝出现肠绞痛不仅和自己有关,和家长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降低宝宝肠绞痛的次数,让宝宝更健康。
▶第一点:摄入食物要注意
对于母乳喂养宝宝的妈妈来说,如果想要降低宝宝肠绞痛的概率的话,就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平时自己要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避免吃。
因为摄入刺激物后,宝宝在喝妈妈的乳汁时肠道也会受到刺激,慢慢脾胃越来越差,就会频繁地出现肠绞痛。
对于已经开始吃辅食的孩子来说,家长要避免在宝宝的食物中加辣椒、姜一类的食物,否则也不利于宝宝的肠胃健康。
因为宝宝的肠胃不同于成人,对于成人来说有益健康的食物,宝宝摄入后却很难吸收消化。
除了这些,容易让宝宝产生胀气反应的食物也要避免。比如洋葱、大豆等,食用后不仅不容易消化,还容易使宝宝胀气症状加重,宝宝的身体吸收营养速度也会变慢,肠绞痛也会越来越严重。
▶第二点:通过抱姿缓解症状
宝宝出现肠绞痛的症状后,家人最好采用飞机抱的姿势,把宝宝放在大腿上,然后,给宝宝轻轻拍拍背,或者抚摸宝宝的肚子,让宝宝肚子里的空气可以慢慢排出,肚子里没有胀气,宝宝肠绞痛的症状就能减轻。
在宝宝肠绞痛缓解后,家长就可以采取其它的抱姿。家长需要注意的是在飞机抱的时候,一定要先确保抱紧了宝宝,防止手滑掉落。
▶第三点:哺乳姿势要注意
宝宝在喝奶的时候,由于嘴部用力或者妈妈的哺乳姿势问题,导致太多气体进入宝宝体内,从而出现肠绞痛的症状。宝妈们在哺乳的时候,不妨多用下面几种姿势,就能缓解宝宝的肠绞痛。
摇篮式:宝妈可以横抱宝宝,然后用哪个手臂抱着的宝宝,就让宝宝吸吮哪侧的乳房。这样能减少宝宝吸入气体的概率,宝宝出现肠绞痛的概率就更小。
C型:妈妈横抱宝宝的时候,可以拿手撑住宝宝的头,然后另一只手把乳房挺起来,这样可以让宝宝更容易吸吮到,吸入的气体也会减少。
排气体:宝宝在喝完奶后可能经常会有溢奶或者打嗝的情况,这是因为宝宝吸吮的时候身体进入太多空气造成的。家长可以在宝宝喝完奶后轻轻拍打下背部,宝宝顺利打出嗝后就会缓解不少。
给宝宝的腹部按摩:宝宝肠绞痛的时候会非常难受,这时家长要赶紧抱起宝宝,让宝宝的头部靠在家长的肩膀上,然后边拍宝宝的背部给宝宝顺气,边给宝宝按摩下小腹。如果宝宝症状还未好转的话,家长可以用温度适中的毛巾,或者热水袋放在宝宝的肚子上,缓解肠绞痛。
如果这几种缓解方法都不奏效的话,家长就要带宝宝赶紧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影响宝宝健康。
育儿寄语
宝宝出现肠绞痛是比较正常的现象,尤其是月龄比较小的宝宝。因此,家长可以在平时多做一些预防措施,就能减少宝宝肠绞痛的次数。
如果宝宝还在喝奶的话,家长在选择奶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奶嘴口太大宝宝容易呛奶,但奶嘴口太小的话,宝宝太过用力又容易吸入空气,所以,尽量选择适合宝宝嘴型大小的奶嘴。
在宝宝出现不适后,家长要及时观察宝宝的症状,判断是不是肠绞痛,然后做出相应的缓解措施。
如果家长担心宝宝哭闹太过用力的话,可以通过玩具或者奶瓶等物品转移下宝宝的注意力。但如果宝宝不仅肠绞痛,还出现发烧甚至呕吐等症状,就要赶紧带宝宝去医院治疗了。
照顾宝宝的过程是非常辛苦的,家长也需要不断摸索育儿方法。在宝宝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家长首先不要慌,而是要找到宝宝不适的原因“对症下药”,宝宝才能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