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如果发现自己宝宝肚子鼓鼓的,大大的,第一时间就会怀疑是不是宝宝胀气的问题。其实宝宝肚子看起来鼓鼓的原因有很多,宝宝腹壁的肌肉还没有发育成熟,腹肌不够力的同时又要容纳相对大的内脏器官,宝宝在刚学走路的时候脊椎容易向前弯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宝宝显得“大肚子”。
医学上把肚子鼓鼓的称为腹胀,胀气或澎风是导致宝宝腹胀最常见的原因。如果宝宝出现了胀气的问题,妈妈敲宝宝肚子的时候会听到“咚咚”的鼓声,宝宝自己也可能会出现呕吐、食欲不振、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宝宝胀气的知识。
一、宝宝出现胀气的原因
总的来说,导致宝宝胀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吞食空气过多、消化不良和肠胃蠕动障碍。
1、吞食过多的空气:这种情况多在宝宝用奶瓶喝奶或进食的时候出现,宝宝过度哭闹、吮吸的太快、奶嘴孔大小不合适、瓶身倾斜等都有可能导致宝宝把空气吸入肚内,出现胀气的问题。
2、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会使得宝宝肠道里堆积粪便,增生产气的坏菌。另外,乳糖不耐、牛奶蛋白过敏、肠炎等问题也会导致宝宝出现消化、吸收不良,产生大量的气体。
3、肠胃蠕动障碍:肠胃蠕动障碍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终身的,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单纯功能性的“假性肠阻塞”,胃肠当真正缺乏神经节的“先天性巨肠症”。肠胃蠕动障碍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轻者可能出现慢性便秘、腹胀,重者会出现严重呕吐的情况。
二、引发宝宝胀气的常见症状
1、因中枢神经系统未成熟而形成的“婴儿腹部绞痛”(colicofearlyinfancy)引发的胀气:它多见于三个月内的宝宝。这种症状多在傍晚出现,宝宝会经常哭闹,出现情绪不稳定、脸部胀红、腹壁僵硬、腿弯曲以及连续放臭屁等现象。
“婴儿腹部绞痛”大多会在宝宝四五个月的时候自行消失,妈妈们可以使用驱风油或者温毛巾覆盖的方式来减缓宝宝的症状,还可以尝试变换宝宝的睡姿,比如让宝宝趴着睡使其肚子受到一定的压迫来改善症状,但要注意床垫不能太软,不然宝宝有窒息的危险。
2、“乳糖不耐症”引发的胀气:“乳糖不耐症”可能是肠炎的后遗症,也可能是“种族性”的“乳糖不耐症”(特别是东方民族),多见于三到五岁后的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具体症状表现为喝了较多的奶制品后,就会腹胀、肚子痛。这种情况一般在不喝奶制品之后就能得到明显改善,妈妈们也可以选择给宝宝喝“低乳糖配方奶粉”。
3、器官病变造成的胀气:器官病变引发的胀气就比较麻烦了,所谓器官病变是指宝宝腹腔内的器官肿大或者长了肿瘤,比如肝脾肿大、肝硬化等等。器官肿瘤越长越大就会引发宝宝腹胀,这种情况应当立即带宝宝去就医诊治。
另外,肠阻塞和腹水也会引发宝宝胀气。先来说说肠阻塞,如果是上肠胃道阻塞则比较容易出现呕吐症状,如果是下肠道阻塞就多可能出现腹胀症状,同时会伴有胎便延迟解出以及便秘等现象。引起腹水的原因则有很多,可能是肝硬化导致制造蛋白功能失调,以及蛋白由尿中流失的肾病候群症,或由便中排出的肠病变。
三、如何判断宝宝胀气的严重程度
如果妈妈发现宝宝肚子鼓鼓的,应该如何进行判断呢?首先,如果宝宝除了肚子鼓鼓的之外,其他的活动力、饮食起居、体重等情况都正常,没有呕吐的症状,这一类的腹胀基本都是良性的。医生在检查宝宝腹胀的时候,一般都会叩诊宝宝的肚皮,通过声音来判断宝宝是否有腹部器官肿大或肿瘤、腹水等症状,如果敲出的声音是“空空、澎澎”的声音,妈妈们就不必紧张。
如果宝宝除了腹胀之外,还出现了其他的不适症状,比如呼吸道感染、肠炎、便秘、食欲不振等情况,妈妈们就应该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自作主张给宝宝买药吃,因为如果吃了不合适的药物,宝宝的情况会变的更糟。
如果宝宝的肚子涨得很大很硬,腹部能摸到类似肿块硬硬的东西,一碰肚子就会哭闹不止,并且伴有呼吸急促、呕吐、贫血、食欲越来越少、体重越来越轻,甚至有发烧、解血便的情况,就说明宝宝腹胀的情况非常不妙了,这个时候妈妈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带宝宝去医院治疗。
四、对付宝宝胀气的方法
关于消除胀气,妈妈们可以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1、喂奶之后轻轻拍打宝宝的背部,让宝宝把嗝打出来,顺利排出气体。关于新生儿拍嗝的方法可以参见这篇文章https://www.usmama.com/wiki/newborn/629/
2、用婴儿薄荷油或者万金油来按摩宝宝的腹部,促进肠道蠕动,让宝宝排出胀气。
3、尽量让宝宝少吃不易消化、低级多糖的食物,比如番薯、薯条、豆类、甜瓜等,这些食物会在消化道里发酵并产气,增加宝宝胀气的几率。
4、妈妈也要多注意安抚宝宝的情绪,及时给宝宝喂奶,这样也能够预防胀气。
其实,胀气引发的腹胀,在小儿科里属于常见的病状,但是妈妈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总的来说,大多数的功能性的腹胀会对宝宝的食欲、情绪、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没有什么特别的危险,但是器质性的腹胀,比如肠阻塞、、先天性巨肠症、器官肿瘤等这些绝对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带宝宝及时就医,以免错过早期诊治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