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著医学的进步,超音波筛检先天性疾病已逐渐普及,宝宝出生后,许多医疗院所也提供多面向的新生儿超音波筛检服务,让爸妈能够及早了解宝宝出生后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提供及时的治疗。
(由于新生儿心脏超音波检查的普及,让宝宝心脏的卵圆孔未闭合成为新手父母常遇到的情形,并为此感到心慌!)
新生儿心脏超音波检查,是爸妈普遍会选择的自费超音波检查项目之一,主要的目的是能早期发现婴幼儿的先天性心脏病。目前大多数的医疗院所多会安排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儿童心脏科医师执行心脏超音波检查和判读结果。
由于新生儿心脏超音波检查的普及,宝宝心脏的卵圆孔未闭合遂成为新手家长们常常遇到的情形,并为此感到心慌!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心脏的卵圆孔,再来谈谈卵圆孔未闭合的情况。
卵圆孔的开启.在胎儿循环是必要的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是个奇妙又复杂的历程。心脏的形成主要发生在妊娠期4到8周左右,从心脏开始跳动的时刻开始,便开启了胎儿体内的血液循环。
从脐带进入胎儿的血液,会经由胎儿的下腔静脉汇入右心房,下腔静脉与上腔静脉的血液在右心房混合后,一部分流到右心室,一部分通过卵圆孔流到左心房。卵圆孔,是位于左心房和右心房中膈上一个瓣膜状的通道,在胎儿时期应该要保持开通,才能引导由脐带流入胎儿右心房的充氧血单向引流到左心房,进而灌注到头部及全身,以持续供应养分提供胎儿成长。
出生后,宝宝不再需要脐带的血液供应,随著自主呼吸的开始,以及回到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使左心房的压力上升,卵圆孔就会因此而关闭。
(单纯的卵圆孔未闭在出生两周内的宝宝是属于正常生理情况。)
卵圆孔闭合的时机
卵圆孔会在何时闭合呢?有的孩子在出生后很快就关闭了,有的孩子会稍微延迟到一个月或半年才会自行闭合。所以,单纯的卵圆孔未闭在出生两周内的宝宝是属于正常生理情况。一般而言,宝宝若心脏结构正常,没有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绝大部分未关闭的卵圆孔会在两岁以内自行闭合。
卵圆孔未闭合对心脏的影响?
对于一些有严重的先天心脏结构异常,如: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来说,维持开放性卵圆孔的存在,有些时候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方式。然而,若宝宝的心脏结构正常,卵圆孔迟迟未闭合(或称「开放性卵圆孔」,patent foramen ovale)通常是没有症状的。对宝宝而言,不会影响到心脏功能,也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开放性卵圆孔若要治疗,通常是长大到成人之后才需要考虑的事情。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显示,「开放性卵圆孔」在成人并不少见,估计约有15~25%的成人可经由心脏超音波检查,发现其卵圆孔未闭合的现象。
成人的开放性卵圆孔可能和早发型脑中风、偏头痛有相关性,所以,成人若没有明显的深层静脉血栓、肺栓塞、肺高压或是其他凝血异常的疾病等危险因子,却发生了不明原因的早发型脑中风,目前会建议安排心脏超音波,查看心脏是否有卵圆孔未闭的情形。
将开放性卵圆孔关闭,对于不明原因的早发型脑中风病人来说,是可以减少再次脑中风的机率。一般来说,除了上述早发型脑中风的病人外,在心脏超音波检查才发现到的无症状开放性卵圆孔是不需要治疗的。
(若发现有卵圆孔未闭合的情形,儿科医师会根据卵圆孔的大小及其形态,安排后续的追踪时程。)
宝宝接受检查.爸妈需要的准备
宝宝出生后,在自费新生儿心脏超音波检查筛检中,若发现有卵圆孔未闭合的情形,儿科医师会根据卵圆孔的大小及其形态,安排后续的追踪时程,爸妈只要配合儿科医师的建议,依照安排好的时程回儿童心脏专科医师门诊追踪检查。
心脏超音波检查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安全无伤害的心脏检查工具。出生六个月内的婴幼儿,通常都能够透过喂奶、安抚奶嘴的使用等方式,让宝宝顺利地接受心脏超音波的检查;随著宝宝的成长,对外界的认知增加,宝宝在心脏超音波追踪检查中会开始出现害怕不安、哭闹激动等状况,此时,爸妈可先准备孩子熟悉的安抚玩具、音乐或是婴幼儿米饼,用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若孩子过于哭闹不安而无法配合完成检查时,可与医师讨论是否可以延后追踪的时程,或是给宝宝服用口服镇静药物,让宝宝在镇静睡眠中完成检查。
治疗开放性卵圆孔的方式
成人若有开放性卵圆孔,而且合并有脑中风病史或是暂时性脑部缺血发作,应根据心脏科医师的专业评估,来决定是否可以使用心导管介入治疗的方式将其卵圆孔关闭。
经由心导管介入术来关闭卵圆孔,是不需要传统的开胸外科手术就可进行的治疗方式,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配合经食道超音波的导引来进行;若无法接受全身麻醉的病患,也可考虑用「经血管内心脏内超音波」来导引卵圆孔关闭器的置放。经心导管介入术来置放卵圆孔关闭器,对于有脑中风病史或是有暂时性脑部缺血发作的病人,全民健保是全额给付该项治疗费用的。
综上所述,单纯的卵圆孔未闭合在新生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状态。在一段时间后,大部分的卵圆孔会自然的闭合。若成人被诊断出其卵圆孔一直处于未闭合状态时,建议应该和神经内科及心脏科专科医师讨论后,再决定后续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