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疼小孩,本是天经地义,但如果太常透过物质来传达宠爱、买太多玩具送孩子,恐怕会有反效果。在德国幼儿园任教多年的庄琳君分享,近来德国幼教圈在推广的「玩具极简」概念,好处不少,值得父母们参考。
现在的孩子,常是玩具多多,甚至爆量,虽然这个情况看似寻常、无害,但其实是有可能在无形之中带来负面影响的。拥有英国教育心理学硕士的庄琳君,在德国汉堡的国际双语幼儿园任教近十年,近年来还担任教务长,她观察,其实德国的父母跟的父母一样,每逢耶诞节或生日等等,都会送孩子礼物,不少德国家庭也是玩具满满。
「爱孩子是种本能,大人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本是人之常情,但玩具愈多,并不代表孩子获得的爱就愈多,」庄琳君直言,事实上,过多的玩具,可能会让孩子容易分心、三分钟热度,不但对专注力的发展有碍,也会影响创造力,还让孩子不容易学会感恩惜物。
观察到玩具过多的坏处,德国幼教圈近来颇为盛行「玩具极简」、甚至「无玩具」,有意识、分阶段的将玩具减量,希望孩子们能玩得更深入、更专注,不必依赖太多外在物质,也能自在开心;在已经出版过多本畅销书的庄琳君,近期再推出新作《德国幼儿园的玩具极简运动》。
已有研究发现,送太多礼物给孩子确实不妥
庄琳君分享,已经有相关研究指出,大人毫无节制的送礼物给孩子,会让孩子长大后比较容易冲动性消费,甚至可能沉迷堵博、药物成瘾等等。
德国幼儿园的「无玩具日」,就是是由政府的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发起的,发起者发现,很多成年人之所以抽烟、暴饮暴食、沉迷购物或网路等成瘾行为,多半跟童年的生活经验有关。
成瘾行为的产生,大多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中的情绪压力,「无玩具日的立意,就是让孩子正面迎战无聊的感受或其他负面情绪,练习靠自己纾解压力,拥有自我疗愈的能力。」
「玩具多」不如「会玩」,引导孩子玩出创造力
当孩子玩具太多时,常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每样玩具都玩不到十分钟,换来换去,根本没有专心的、投入的玩;第二种则是手边没有玩具时,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或即使手边有玩具,也没办法一个人独自玩耍,一定要人陪。
庄琳君直言,「玩」也是种能力,也需要学习的,大人与其一直添购新玩具给孩子,不如引导孩子练习玩出乐趣。当孩子频频分心、续航力不足时,大人可以适时的给孩子一些任务,例如孩子堆积木一会儿就腻了,可以请孩子挑战堆更高,或堆出特定形状;画图几笔就不画了,也可以请孩子试著把画面涂满,或用更多色彩等等。
除了引导孩子变化更多玩法、愈玩愈有创意之外,也要留意孩子身处的环境能否专心,例如别一边开著电视、一边玩玩具,也别一次拿太多玩具出来,尽量降低干扰因素。
加深孩子与现有玩具的羁绊,学会爱物惜福
玩具极简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加深孩子与每个玩具的羁绊,学会爱物惜福。庄琳君坦言,现在的孩子都很受到宠爱,「平常大人要教孩子说声『谢谢』,很简单,但若要孩子在心底真的体悟到什么是『珍惜』,很难。」
她建议,倘若真有需要帮孩子添购玩具,就得选质量好的、耐玩的,比较不容易坏,也别孩子想买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长期送礼过多、物质化的宠溺,如同过度喂食孩子一样,并无益处。
当然,想要教会孩子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身教,大人先从自身做起,对于周遭物品珍惜、善用,这种态度便会影响孩子。庄琳君强调,玩具极简或无玩具运动,就是要让孩子察觉到无聊感,并自己想办法去适应、克服这种感受,减少对外在刺激的依赖,调节自我情绪,以此深化孩子自给自足的快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