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日渐升温,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染疫,进而出现症状采检确诊,而染疫之后除了身体修复,心灵状态也很重要。
安泰医疗社团法人安泰医院咨商心理师蔡晓雯表示,在临床看到有患者即便确诊还是不愿接受事实,她指出,会想否认是因为基于恐惧的情绪,因此否认是发现确诊当下很常有的第一直觉反应。蔡晓雯心理师指出,担心他人眼光、日后生活受到影响、对疫情的未知等,都是造成确诊后恐惧的原因,此外,面对确诊,会感到紧张、害怕、对症状及后遗症的不确定感都是正常的。
当处于不确定感,先「做最坏打算,并保持乐观」
若确诊后心里充满愧疚感,要如何调适心情?蔡晓雯心理师表示,「没有人是故意把病毒传染给家人,疫情是不可控的,因此我们只能接受确诊事实的发生。」
可先确保客观条件的安全,例如适度防护、与家人适当隔离,或是上网查询正确防疫资讯,接著再来「安心」。
本土疫情尚未达到高峰,现在大部分人都处于不确定感当中,会担心自己、家人会不会突然确诊,当处于不确定感时,可以用「做最坏的打算,并保持乐观」的态度去因应。而在不稳定的状况下要如何保持乐观?蔡晓雯心理师也分享稳定心情 5 个步骤:
1.想像最好的状况:
每个人的最好状况不同,可以想像最好的状况为何,以及该如何度过。
2.想像最糟的状况:
可先预设若染疫后可能遇见最糟的状况如何,并设定出因应对策,例如万一住院治疗,要用什么心情面对。
3.想想中间状况会如何:
若确诊后必须在家隔离,可以想想工作、或是隔离期间该如何度过,若还是心中有愧疚感,可以设身处地、交换角色的去想,就比较不会这么愧疚。
4.保持乐观、随机应变:
把最好、最坏状况的应对方案都厘清后,以乐观态度去面对染疫事实。
5.把自己唤回当下:
就算因应对策都准备好,脑中还是不自觉出现担忧、害怕,可温柔地把自己唤回当下、活在当下,当烦恼一直闯入时,就提醒自己回到当下并保持乐观态度。
一表检测忧郁状况 「这分数」建议就医治疗
而若确诊后在家隔离,忧郁到什么程度应该要就医咨询?蔡晓雯心理师建议,民众可根据卫福部公开量表,针对忧郁情绪、睡眠状况等 6 题进行简单筛检,检测完毕后可再参考分数状况进行自我检测。
分数部分,若为 9 分以下,可以找亲朋好友聊聊天,或看书稳定情绪,若为 10 分以上中度忧郁,可以找心理师进行咨商,若为 15 分以上重度情绪困扰,出现失眠、难自处的情绪,建议可以就诊身心科进行药物治疗,并搭配心理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