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爸爸妈妈会因为心疼而舍不得让孩子做能力所及之事,甚至担心孩子做不到,所以事事代劳,对此,专家表示:「现代的父母真的做太多,也想太多了!」
专家表示,因为孩子终究会离开爸爸妈妈,开始进幼儿园、上小学等等,因此,孩子需要的是练习自理的机会;且若是爸爸妈妈在孩子0~3岁时,多花点耐心和时间打底,根本不用担心孩子做不来!
(若想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爸妈须给予孩子机会练习。)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自理能力,爸妈须掌握6心态
希望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自理能力,首先,爸爸妈妈必须调整心态,全力支持孩子练习,爸爸妈妈不妨从以下6点著手:
心态1.不怕脏
治疗师指出,若是爸爸妈妈因为怕脏而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未来要付出的代价恐怕更大!「脏」只是孩子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副产品,是有时间性的,很快就会过去,且在能力养成后,孩子就不会弄脏了。
心态2.给机会
对一般的孩子来说,都具有基本自理能力,只是能力熟练与否。治疗师表示,「动作需要练习才会熟练」,爸爸妈妈若能多给孩子机会练习,视孩子的能力发展程度,制造机会让他帮忙,孩子也会很乐意做的!
当孩子提出「我自己做」时,爸爸妈妈也不要轻言拒绝,让孩子试试,顶多再花点时间善后。当孩子内心的热情被点燃,会加速他更努力主动的多方学习。
心态3.放宽标准
「孩子不是大人,当然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刚开始一定做不好,然而,这阶段的孩子发展重点在于「想做」、「愿意做」,因此,即使孩子吃饭掉满地,爸爸妈妈也可带著孩子数数吃饭时掉落的饭粒有几颗,只要一次比一次少,就是进步!
心态4.耐心
「能力需要时间蕴酿,偏偏现代父母最缺的就是时间!」若是孩子一次做不好,爸爸妈妈就再给予一次引导,直到孩子会为止,而非不给时间练习,当孩子做不好又给予责骂。几次下来,孩子的热情和自信心将被消磨殆尽,便不想再练习了。
现代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快一点」,却没想过孩子正在学习中,动作步调本来就比慢,爸爸妈妈不妨放慢脚步,陪著孩子慢慢练习。
心态5.恒心
自理能力中有好多是每天定时要做的事,如刷牙、洗手与如厕等卫生习惯,这些都要在能力养成的同时,也要持之以恒地做,让孩子意识到这些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才能逐渐内化成为习惯。
当成了习惯后,孩子也就不需要再由爸爸妈妈追在后面,扯著嗓子问:「你做了没?」,也有助建立更为融洽的亲子关系。
心态6.鼓励
不论孩子做得好不好,只要有雏形,就别忘记给孩子一个鼓励,「适时的赞美会给孩子无比的信心」,一句「你好棒」或是一个拥抱,让孩子有了「因为我很棒」的想法,即足以驱使孩子为下一次更好的表现而努力。
治疗师也表示,「鼓励能给孩子安全感」,安全感足够的孩子才有机会发挥更大的能力,尤其是在边做边鼓励的互动下,孩子一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