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很不爱说话,整天讲最多的是阿嬷、妈妈,或是嗯。」临床上,经常听到家长会说孩子很聪明,说话都听得懂,但就是惜字如金,不愿意开口。
经语言治疗师询问,孩子都是如何表示要或不要时,家长回答:「他都用比的。」再问:「那不要的话呢?」家长表示:「孩子会哭,或是做出推开的动作」。
进一步询问发现,孩子家中除了有阿嬷、妈妈之外,还有爸爸跟阿公,但孩子很少会叫「爸爸、阿公」,家长表示,爸爸平时上班不在家,阿公则是大部分都在看电视。
语言治疗师表示,听起来孩子确实是很聪明,且已发展出自己的沟通策略。透过上述对谈,可大致勾勒出孩子在家的沟通方式:
(若是「过度照顾」将导致孩子缺少沟通动机,造成语言发展迟缓。)
「过度照顾」导致孩子缺少沟通动机,造成语言发展迟缓
语言治疗师表示,孩子开金口与否,跟有无「沟通需求」有关。从前教科书上都说「忽视」或「疏于照顾」,会造成孩子语言发展迟缓,但现在应该把「过度照顾」也补充进去。
有时家长都做好好的,让孩子没有了沟通动机,手指就像魔法棒,什么东西都点点点就有了,根本不需要开口。
(家长在创造孩子的沟通需求时,也可带著孩子做出手势。)
创造孩子沟通需求的8个方法
那么,到底要如何诱发沟通,创造孩子的沟通需求呢?《BaeGo培果教育》两位语言治疗师根据各文献及临床经验,统整出了8个方法:
1.兴趣引诱
2.假装忘记
3.寻求协助
4.传话助手
5.出乎意料
6.分次分批
7.创造规律
8.破坏规律
语言治疗师补充,在家长顺利引起孩子的沟通欲望后,必须准确拿捏时机,给予回馈,譬如:给予期待及鼓励的眼神,接著等待孩子的回应,若孩子出现动作、手势或声音等反应时,再立即满足孩子的需求。
但如若家长在等待后,孩子仍无反应,可给予口语提示(我要......)或是示范(请其他人先讲一次)无口语的孩子,可先带著孩子做出手势(如:拍拍自己代表「我」、伸手代表「要」等等)。
先建立正确表达方式,再逐渐减少协助到可主动表达
语言治疗师表示,家长可先让孩子建立起正确的表达方式,再依孩子的状况,逐渐褪除提示、减少协助,直到孩子可以自己主动表达。
在运用上述技巧时,语言治疗师也提醒家长:
1.不需要过于刻意,避免孩子有被作弄的感受。
2.若乘胜追击要求再讲一次,容易磨耗孩子的耐心,让孩子受挫。
最重要的原则是:让孩子将反应行为与愉悦感连结,认为沟通是一件有趣、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