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研究发表于2022年5月「BMC儿科期刊」,由南澳大学学者与澳洲教育部共同进行,于2018年分析6万1759名4到9年级学生,每周参加课后活动平均的天数,并测量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例如,悲伤、担忧、投入、乐观、情绪调节及生活满意度。
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时,幸福感会提高,较低社经背景学生若常参与体育课,呈现乐观的可能性增加15%,对自身生活感到快乐及满意的可能性增加14%。相较之下,孩子如果常打电动、频繁使用社群网路,则幸福感较低,感到快乐及呈现乐观的可能性分别降低9%、8%。
(很多家庭都会在与孩子沟通3C使用时间而出现争吵。)
家长「这样做」可提升孩子幸福感
成功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董旭英表示,这项研究重点在于「影响孩子幸福感,不在于本身社经地位。」孩子若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过程中有正向指导者,就能提升幸福感。至于部分儿童、青少年习惯使用社群媒体或打电玩,原因在于「自认是主角能掌控世界」,但在虚拟世界,是无法弥补真实世界的不足。因此,建议师长及家长适时替孩子安排正向的课后活动,但避免过度强调竞争。
董旭英指出,强调「素养导向」,而课外活动是彰显素养的最佳场所,多多参与团体运动,不仅可培养合作、人际沟通,还能在过程中,学习承担责任,并带来自我挑战,这是在一般正规课程中,难以达到目的。
孩子过度依赖3C怎么办?
如何减少孩子对于3C产品的依赖度?董氏基金会心理卫生中心主任叶雅馨建议,家长应该多多陪同孩子参与课外活动,例如,打球、单车、营队等。此外,应与孩子多多沟通,在放学完成作业后,才能玩手机、上网,且只能限制半小时或一小时。一开始,孩子一定会反抗,很可能会造成亲子间的争执,建议先在双方的同意下,逐步实施。
叶雅馨强调,想让孩子远离3C、参与课外活动,一定要在孩子养成习惯之前,拟订计划,例如:假日时,全家一起从事户外运动。在拟定规矩之前,听听孩子的意见,才能制订出可行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