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年龄层相异的孩子,家长可透过不同的管道及场域带孩子认识身体、划出自己的身体界线,并养成孩子勇于表达的习惯。
0~3岁.认识自己的器官
此年龄层的宝宝,接触对象仍停留在主要照护者,芸光儿童与青少年咨商中心咨商心理师杨舒聿建议,爸妈可借由日常生活中的身体互动,慢慢将器官的位置及名称带入对话,例如,帮宝宝洗澡、穿衣服或玩游戏时,一一和孩子说明:这是吃东西的嘴巴、这里是手指、头发等,让孩子清楚知道被触碰的部位,并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是被接纳的。
家长先放松.孩子才能自在学习
孩子会在上述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中认识自己的身体,性器官也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然而,许多成人并未接受过完整的性教育,因此,要自然地使用性器官的正确名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家长可透过有意识的练习,帮自己做好准备。
杨舒聿心理师表示,以代称来教导孩子并无不可,最重要的是以家长最自在的方式带孩子了解,原因在于孩子的观察力相当敏锐,解读语句时,除了语言内容外,最容易且直觉掌握的,其实是情绪、脸部表情等非语言的讯息。
换句话说,若家长还未准备好就说出口,孩子将从爸妈言语中的紧张及不确定,感受到「怪怪的」,此时孩子可能会衍生出两种做法:变本加厉地开玩笑,或者避而不谈,担心这些词汇造成别人不舒服。对于正在经验世界的孩子来说,不管是哪种做法,都减少了学习的范围及深度。
绘本是最佳入门工具
谈论性的自在度需要练习,杨舒聿心理师建议,爸妈可先从绘本入门,有些为小小孩设计的绘本,并不会直接提及器官名称,而是用插图,教孩子分辨每个器官的位置及功能,让爸妈以最自在的方式与孩子谈性。
另一方面,绘本中手绘的插画风格,冲击性和敏感度相对较低,亲子共读前,爸妈不妨先自行翻阅,在心中排练要用哪种角度、语气来叙述,并设想孩子可能的反应,就能表达得更自然。
3~6岁.察觉个体间差异
随著认知及肢体动作发展,孩子开始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无论和爸妈到公园散步,或者进入幼儿园,孩子得以走出原有的生活场域,遇到其他同侪、大人,并且察觉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像是性别以及年龄差异,意识到男生和女生的样子、装扮都不一样,以及小女孩、女人之间的身体变化。
顺著孩子好奇心.给予适量资讯
观察到身体差异后,孩子第一步会先吸收资讯,吸收状况可能视思考速度、语言及心理能力发展程度而有所不同。等到年纪增长,学得越多,思考慢慢推进,第二步就会开始对观察到的事物感到好奇,像是问大人:「我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怀孕的妈妈肚子会变大?」
这时,家长可依循孩子的问题给予适量回答:「你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呀!怀孕时肚子变大,就是因为里面有小宝宝。」不需一次托出全盘资讯,因为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必须细嚼慢咽,等到充分吸收,经过一连串思考反刍,再发酵为下一次提问的基础。
过一阵子,若孩子接著问:宝宝怎么进到肚子里的?爸妈就能再以此方法,循序渐进解答胚胎与受精卵的概念。
从小建立安全依附关系
杨舒聿心理师表示,六岁前的孩子还未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爸妈需要做的,是让孩子知道,当他有任何情绪、不舒服的感受,都能放心向爸妈提出讨论,且不会被批评、指责,帮助孩子确信「我有时候不喜欢肩膀被碰触、不喜欢别人这样看我」等想法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孩子将对自己的感觉更有把握,未来遇到其他人未经同意触碰他的身体、做出任何让他不舒服的行为,都能毫无顾忌地告诉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