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不透的孩子?
世代的变迁,也不会改变父母对于孩子的担忧及操心,随著日新月异的科技,过往的电视儿童,已经在科技的催化下,成为了I世代的萤幕儿童,随手一个行动装置,就能引领孩子进入到虚拟的世界中。
心急如焚的家长们,仅剩最后一招,乾脆没收全部的3C产品,眼不见为净,孩子不能自制,就让自己来当坏人,但此招伤人伤己,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会瞬间降为冰点,似乎与孩子间的沟通管道,也被一同没收,躺进了沉寂的抽屉中。
孩子的真实需求-陪伴
陈忠寅心理师分享,在现代生活中,3C产品的使用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的目标是陪伴孩子正确的使用网路,帮助他们上网但不上瘾,因为当我们越限制孩子,反而让孩子更抗拒。
相信这是很多父母都明白的经验,但心中也许会纳闷,在这样的困境中,除了限制,难道还有更合适的办法吗,为什么孩子会这么依赖3C产品?圣地牙哥大学心理学教授Jean Maire Twenge如此定义I世代:「出生于1995年以后,玩著手机长大,上高中前就有IG帐号,不知道网路诞生前的世界长得是甚么模样的世代。」这就是I世代孩子长大的环境。
但,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需要陪伴,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当我们将网路从孩子的生活中拿去,有其他的东西来填补孩子需要被陪伴的渴望吗?陈忠寅心理师提到,特别在少子化的现代,很多孩子没有弟兄姊妹,当父母忙于生计时,只有3C产品能够及时回应他们的需求,在学校有压力的时候,孩子独自回到家,会不会只有3C产品成为他们最好的倾听对象?或著身为父母的我们,也习惯将3C产品当作我们纾解压力的对象,我们也成为了3C产品的重度使用者,而孩子只是在学习模仿我们的行为。
如何开始陪伴孩子?
陈忠寅心理师提供了一些建议给父母参考,可以如何经营与孩子间真实的互动:
1.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不只是透过言语来了解孩子的状况,而是透过非语言讯息(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留意孩子的差异。例:是否某天回到家,孩子完全没有说半句话,跟过去的他完全不一样,透过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意识到孩子从非语言讯息中散发出来的讯号,此时察觉到讯息的父母就能主动产生与孩子的连结,而如何与孩子连结,就是接下来谈到的第二项能力 — 倾听及聊天的能力。
2.倾听及聊天的能力
父母因为操心孩子,在与孩子难得的对话中,总是充满著耳提面命的教导,以及对孩子来说是老生常谈的建议,这是普遍存在社会中爱孩子的方式,但只有单向的对话是很可惜的,可以多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倾听取代建议,聊天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取代直接给孩子答案,帮助孩子与自己的感受及想法连结。
3.富有品质的陪伴力
陪伴不只是在孩子身边,而是能够在心灵与孩子产生连结,所以不是看重陪伴时间多与少,而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能够做些什事情,试著与孩子一同培养相似的兴趣,像是运动,也可以一起玩桌游,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重点是让孩子在放松的经验中,是能够与爸妈的陪伴做连结的。
其实每个问题背后都隐藏著一个需求,当虚拟变成现实,现实成为虚拟,I世代的萤幕儿童离不开3C产品,也许我们能思考,是3C产品强势取代了真人的陪伴,还是我们选择让位给3C产品,把陪伴的权力交给它。这不是选择题,没有正确答案,期盼我们意识到,对于孩子的爱,如何适时地做变化,特别在快速变迁的现代步调中,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独有的方式来爱家中独特的I世代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