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眼,鱼丸医师的四宝地瓜圆也快1岁了,地瓜圆不走传统喂食派,也不是BLW派,而是一个综合各派的鱼丸派。医师的小孩和医师本人小时候也都不乖乖吃饭,但还是想与你分享一些过来人的经验:真的没有小孩会饿坏自己,或许「只是有点不对味,那吃个半饱,等一下来喝奶」;又或者「就真的跟爸妈小时候一样瘦瘦的体质」。
(不论用什么派喂食宝宝,都要尊重宝宝想不想吃而不硬塞。)
副食品3大流派.怎么选?
关于喂食副食品,大概分为3大类:传统喂食派(泥粥+手指食物)、BLW(婴儿主导式喂食)、混和喂(合并泥粥+固体原型食物婴儿自主喂食),不管是选择什么派的副食品引入方式,没有什么派最好。
但就是应该尊重宝宝想不想吃而不硬塞,安全至上,适合自己家庭的准备方式,依据宝宝的成长、咀嚼状况调整,1岁前的主食仍以奶为主,副食品则多种类尝试,量倒是其次。
.传统喂食派(泥粥+手指食物):一开始少量再依据宝宝反应增量,食物种类多元添加,如果会担心过敏,可以一次试一种新食材,一两餐确定没有过敏反应(如:腹泻、皮肤红疹等),则可再尝试新食材。
鱼丸医师建议要依宝宝咀嚼状况添加「手指食物」,顾名思义是将食物制作成手指样,长型好抓握突出宝宝拳头一点点,让宝宝有机会练习抓握、咀嚼和吞咽;并依据宝宝的成长和咀嚼能力调整稠度。
.BLW(婴儿主导式喂食):根据当初Dr. Gill写下这个副食品进食理论,其实有它的但书:满6个月、可以自己独立坐直、吐舌反应消失、对食物有兴趣,这都是因应小孩吞咽咀嚼能力的成熟和自身遇到呛到自我保护能力,而且需要大人陪同在旁边观察一起共餐。
若满6个月大,仍无法自己独立坐直,建议在白天清醒时多趴玩,增加Tummy time(俯卧时间),练习大肌肉。供食部分提供均衡五大类食材(谷物、水果、蔬菜、蛋白质、油脂),视宝宝抓握及咀嚼状况,调整食物大小、供给的食材、烹饪上适合入口的软硬度。
.混和喂(合并泥粥+固体原型食物,婴儿自主喂食):其实这就是鱼丸医师家地瓜圆的随便喂派,随兴但不随便,根据儿科医学会建议,4~6个月大开始少量多种类食物尝试,至迟不晚于6个月大。
地瓜圆4个月大的时候,鱼丸医师因为卡在这个点,外加地瓜圆的体重相较于三姊桂圆,显得瘦小,所以还是开始多种类泥粥尝试,等到6~7个月大后,他的咀嚼和抓握能力更好了,也反映想自己抓食物,于是我有空就先给他吃粥,之后再同桌共餐(我们吃我们的,他吃他的,但不会同时喂粥,又让孩子抓食物吃)。
从喂养4个孩子的经验来看,确实证明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特质和喜好,副食品的介入就是让孩子少量多种类接触不同的食物,而不是执著于量来追体重,毕竟我们知道100g的蔬菜泥和100c.c.的奶,热量当然是奶多于蔬菜泥呀!
(宝宝4~6个月大时,可开始尝试少量多种类食物。)
副食品/离乳食原则3W1H
当然,各家有各家的方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而且副食品介入真的只是一个过程,小孩终究会长大的,鱼丸医师分享的副食品/离乳食原则如下:
.谁要吃(Who):是宝宝要吃。真的没有小孩会饿坏自己,所以,不追喂、不强迫吃完。
.何时吃(When):吐舌反射消失、看大人吃食物有兴趣,流口水或想抓、颈部支撑发展好。
至于一天要吃几次?鱼丸医师建议,还是依据孩子的反应调整,一开始少量多种类尝试,随著月龄慢慢增加,调整成全家同桌吃饭时光(不管是喂泥粥,还是宝宝自主进食),妈妈比较好操作,宝宝也比较能融入生活。
.准备什么(What):副食品/离乳食/Complementary feeding补充食物,顾名思义就是辅助,1岁前奶是主食,但我们应该提供均衡的食材。开始吃副食品可以提供水;提供富含铁和锌的食材,例如:深色蔬菜、豆类、每天一颗蛋、适当的红肉都是很好的铁质来源。全谷类、乳品、蛋、鱼贝类、瘦肉均含丰富的锌。
.如何进行(How):让宝宝习惯坐餐椅,维持用餐时的愉悦气氛,亲子共食(坐一起吃饭、公筷母匙、不吹凉、大人不事先咀嚼给小孩)。
宝宝1岁前的食物三不要:不盐、不糖、不人工调味;避免蜂蜜、硬圆尖脆的坚果或食物,例如:花生、葡萄、葡萄干、糖果、莓果、含籽的水果、口香糖等等。不要让宝宝单独进食,尽量不影响分心、不要用3C产品喂食,不追喂、不逗弄、专心享受吃饭。
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重点
不管吃饭,还是喝奶,大人的角色应该都是供应均衡的餐食,但吃多少都要回归以宝宝为中心的主导进食(BOE,Baby-oriented eating),这是尊重孩子是个独立个体的精神,依据宝宝的成长、咀嚼状况,滚动式调整量和稠度。
1岁后,渐渐转成固体食物,奶退居为辅,但这都只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不是切点,我们是在养小孩,而不是在参加体重竞赛,吃东西应该是一件开心的事,不单只是为了营养,更重要的是练习咀嚼和吞咽,「不追喂、不逗弄、专心享受亲子吃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