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路上分享孕期和运动相关知识后,很多人会问「知道这些观念后,接下来要怎么和想法不同的家人沟通呢?」过去,总觉得这问题涉及每个家庭相处模式和个人表达能力,要回答得好实在困难,不过,直到最近,我深感不能再回避,得试著好好回应这个大哉问。
孕期充斥著未知.别背著不是你的黑锅
有位妈妈焦虑地问我「医师,我妈做菜都习惯放酒,说以前就是这样,你们还不是都长很好?我实在很担心胎儿受影响,又不敢和她据理力争。」另一位妈妈则无奈地分享,自己孕前练了好几年重训,但因为上一胎染色体异常,最终引产,先生认为这次还是小心一点,不许她再运动。
我分享知识后,妈妈若不勇于和不同意见的家人沟通,反而会在科学新知与旧观念中间进退维谷。更何况这些观念的落差总是环环相扣,从孕期到产后与育儿,不是隐忍一下就过去。
比如,坐月子坚持要产妇喝鸡酒补身体、不予许妈妈洗头出门,给新生儿喝糖水、穿过多的衣服等,这些歧异有时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一再挑战妈妈的耐受度,最终就可能因为很小的事情而大爆发,导致严重的争吵。
而针对第二个案例,假使孕妇接受了先生的「禁令」不去反驳将责任归属厘清,岂不等于默认怀孕中,各种无法预期的后果是和自己的食衣住行有关?日后万一真有如早产、胎儿窘迫的状况发生,反而会被认定是不是不够「小心」,甚至得背上没把胎儿「顾」好的黑锅。
沟通以赞美、同理口吻起头
因此,无论如何还是得尝试沟通,以赞美、同理对方的口吻作为起头,再进入想沟通的主题和理念。以上述个案为例,我会说「妈,谢谢你在孕期帮我准备餐点。我知道你照顾孕妇很有经验,但现在新的观念都认为孕妇应尽可能滴酒不沾,酒精虽然经热会挥发,但无法定量,仍可能伤害胎儿脑部。可以为了我们的宝贝改一下习惯吗?」
「老公,我知道上一胎让大家都很难过,但胎儿染色体异常不是谁的错。研究显示,运动不会增加早产、流产的机会,还能增加血液循环,让我有体力应付生产和育儿大小事。为了母胎共好,我希望可以继续运动。」
当然,对话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对方可能会以听过的特殊个案,去强化自己的想法。比如,邻居以前就是搬了重物提早破水生产,或一再强调以前都这样,怎么现在的孕妇意见这么多?比起医师的权威,很多人反而更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何况有时候,医师的想法也不尽相同。因此,我期许自己可以细说从头,将原理解释清楚,如此一来,才能将迷思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