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癌症,也不再是陌生遥远的名词。父母照顾婴幼儿时,若发现异常,属于儿童癌症9大警征之一时,请一定要找儿童血液肿瘤科医师做详细检查。依照卫生福利部统计,癌症已跃居全国儿童死亡原因的第二位(意外仍居第一)。
儿童癌症,不再是一个陌生遥远的名词,依据中华民国儿童癌症基金会的资料显示,我国台湾省小于18岁的儿童,每年约有500至550位儿童癌症新个案,相当于每一万名儿童每年发生1个新个案,也就是说,由出生至满18岁止,一个小孩得到癌症的机会为六百分之一。
儿癌治愈率大为提升
儿童癌症与成人癌症有明显的不同,成人的癌症以器官为主,如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直肠癌等等,其治愈率较低。而儿童癌症主要为白血病(血癌)、脑瘤、恶性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恶性软组织肉瘤、恶性肾脏肿瘤、恶性骨瘤、生殖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肝肿瘤等。但庆幸的是,近年来,儿童癌症存活率大为提升,有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个案可以治愈,以下就常见的儿童癌症予以简单介绍:
白血病(血癌)
白血病的发生率居儿童癌症的首位,占约30~40%。白血病是因为白血球恶化异常增生所致,急性白血病之特点是骨髓为同一型的不成熟白血病细胞所占据,而慢性白血病,虽然不成熟的异常白血球增加,但成熟的各阶段白血球亦多。
儿童白血病中95%以上为急性,慢性的相当少见。白血病细胞源自淋巴球系的称为淋巴性白血病,而源自其他白血球系的,称为非淋巴性或骨髓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患者往往以贫血、出血倾向、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发烧、骨头疼痛来表现,而慢性白血病患者,则以贫血、肝脾肿大来表现,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治愈率目前可达8成以上。
脑瘤
儿童脑部肿瘤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白血病,占 18岁以下儿童癌症的第二位,每年约有 120~140 位儿童罹患脑瘤。脑瘤的种类非常非常的多,其中以胶质瘤最多,约占原发性脑瘤的40%~50%,包括星状细胞瘤,寡树突胶质瘤及室管膜瘤。其次是胚芽肿瘤,以髓母细胞瘤最多。脑瘤的症状依照其大小以及生长的位置及速度而有所差别,有些是因肿瘤在颅腔内有限的空间造成压迫而产生,有些则是因为肿瘤直接侵犯脑部组织而引起。例如小脑肿瘤可能会有颅内压升高(头痛、呕吐、昏睡)、步态不稳、运动失调、肌肉张力减低、听力丧失或单侧耳鸣、复视、眼睑下垂、晕眩等症状。
儿童脑瘤的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射线治疗、及化学药物治疗等三种方式。近来,质子治疗的引进对于儿童脑瘤的放射线治疗,不啻是一大福音。但这些都需要仰赖团队的合作,团队成员包括儿童神经科医师、儿童血液肿瘤科医师、儿童神经外科医师、肿瘤病理科医师、放射线肿瘤科医师、放射线科医师、复健科医师、心理师、护理师、技术师、营养师与社工人员等等。
出现9大警征.至儿童血液肿瘤科就医检查
为了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下列警讯时,一定要找儿童血液肿瘤科医师做详细检查:
-
不明原因的疼痛:如头痛、肢体痛(尤其是下肢)、胸痛、腹痛等,如果痛到无法入睡或半夜痛醒更要特别注意。
-
不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常发生在颈部淋巴结肿大,也可能发生在腋下、鼠蹊部等,如超过2公分,触摸固定不动,无压痛,应进一步检查。
-
肿块:不论身体或四肢,若有肿块即需就医,肝脾肿大或腹部肿瘤,于洗澡时注意触摸较易察觉。
-
不明原因持续性的发烧:尤其是超过一个星期不明原因的发烧。
-
生长发育的改变:在不明原因下,该生长的年龄却停止长高,或者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现象。
-
贫血、出血等症状:若癌细胞侵犯造血系统,则可能会产生脸色苍白、瘀青、红色出血点或有黏膜出血症状(如流鼻血、牙龈出血)。
-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呕吐、复视、肢体无力、运动不能协调 (写字歪扭)、无法捧碗或用筷子,走路歪斜易跌倒等。
-
神经母细胞瘤特征: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若癌细胞转移至骨髓时,可能导致脸色苍白,转移至眼窝时,可能导致眼窝周围瘀青(熊猫眼)。因常发生在腹部,易有腹部肿大或肿胀等情形。
-
视网膜母细胞瘤症状:由眼底镜检查可及早发现,若肿瘤已大,瞳孔会出现白色反光,且拍照后双眼瞳孔反光不同。
儿童癌症绝非绝症,而成功的契机,除了医疗团队的努力,医病间的密切合作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仍是治疗成功的不二法门,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