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只要忍住10分钟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告诉我们“一旦形成习惯就很难改掉”,可是同时也告诉我们“纪律性可以从儿时培养”。
自主性是将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等项目综合起来后的合称。心理学家Ericsson指出,小孩儿满两岁时就可以进行自主性的训练了。
现在养孩子非常麻烦,因为现在的孩子什么事都想自己做。即使明知道会把整个饭桌都弄乱也要自己吃饭。而再大一点,就要自己穿衣服,鞋带也想自己系。但是因为控制细微动作的小肌肉尚不发达,所以所有事情都做得不好。
但是孩子的心里就想自己做。这个时期如果让孩子自己做事情,并多多鼓励的话,孩子的自主性就可以形成。
小孩子跟大人一样,凡事喜欢亲自去做,并且喜欢完成新的事情。自己完成时就会有成就感,之后就会产生自信心。
如果成长当中没有这种机会,那么孩子则很难产生自信,并且长大了会被动地处理面对的所有事情。
自主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无数次的选择和失误形成的。只有允许他们自由地选择与失误,他们才能放开地去挑战独立行动。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父母的监督与管制。自主性是自己主动去做某事,而不是随意去做某事。此时还需要注意把握监督与管制的度,如果太过,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会感到羞耻和自责。因此父母凡事都要掌握一个度。
父母们为什么不愿意给孩子自由地选择和失误的机会呢?最大的理由可能是父母怕孩子的错误会给自己添麻烦。
我曾听说过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由于父母不喜欢孩子把饼干粉末掉得满地都是,于是就直接把垃圾桶放到孩子面前,让孩子在垃圾桶前面吃饼干。
也许这对父母是特别爱干净才那样做的,但是,这种行为会让孩子变成连饼干都不敢安心吃的人。
这种极端的例子很少,因为大多数情况是父母连10分钟时间都忍不了,所以父母给不了孩子发挥自主性的机会。
父母等待10分钟
孩子自信心蹭蹭涨
“给你穿衣服啦,给你穿鞋啦!你的东西在这里,帮你准备好了!”
如果父母什么事都替孩子做,那孩子永远不会有成就感和自信心。如果想培养一个相信自己能力并且富有挑战精神的孩子,那你就多等待10分钟。
即使孩子做事不利,也要鼓励他自己做事情,做得好时要表扬孩子,这是一种智慧。
当我晾衣服时,4岁的儿子也吵着要一起晾,晾得简直一塌糊涂,真是帮倒忙。儿子晾过的我又重新晾了,结果儿子居然很生气,他好像有种被鄙视的感觉。之后,就等他做得再不好,我也不再去管了。
因为小孩子的集中力时间很短,所以留10分钟给孩子,让他自己做一些事情之后,他会马上对其他事物感兴趣,这个时候再把衣服晾好。
虽然同样的事情要做两遍很麻烦,但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这不是比任何东西都珍贵,并且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吗?
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忍住10分钟呢?
比如外出吧,孩子上小学之后,会犹豫出门穿什么衣服,而且会忙着准备出门的东西。父母在旁边看不下去的话,就会替孩子选衣服准备东西。
但是如果你忍耐10分钟不去管他,所有的事情都能解决。要想忍耐10分钟,那就得提前10分钟开始做准备。
要想打算10点出门的话,就提前10分钟让孩子自己选衣服,做准备就行了,而在这10分钟之内父母可以做其他事情。这种方法一点儿都不难,只看你是否忍得住。
孩子想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多,之所以容不得孩子这样做,是因为父母的心太急躁的缘故。
凡事忍耐10分钟,然后提前10分钟通知孩子,那么就万事大吉了。
恳求父母们,请给孩子这样的机会,不要打断他的注意力,不要打击他的自信心,成长路上为孩子鼓掌,孩子还你惊喜!你给孩子多少自由,孩子还你多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