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给宝宝喂母乳或亲喂母乳?一直是个育儿热议话题。对许多妈妈而言,哺喂母乳不只是甜蜜负荷,代表着妈妈与宝宝最亲密的连结,也是一大压力。
妈妈可以自己决定哺乳方式,不需要被外界情绪勒索,妈妈要相信自己在育儿现场的判断,唯有妈妈最明白自己的宝宝需要什么。
9成以上爸妈能决定要不要哺喂母乳!找回育儿自主权
《爸妈育儿大调查》结果显示,近4成(39.2%)的爸妈,曾因分享不喂宝宝喝母乳的原因,被他人过度关心,而且网路常出现宝宝喝母乳,营养才够、才会跟妈妈亲等言论,也常让许多妈妈为了给宝宝哺喂母乳用尽方法,导致妈妈睡眠不足,身心都疲惫不堪。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反映,随着现代妇女自主意识抬头,有90.8%的爸妈能够轻松自在地决定自己要不要给宝宝哺喂母乳,也有92.7%的爸妈表示能决定坐月子的方式,显见夫妻在哺喂议题上容易达到共职。
即使有自主意识,还是有4成爸妈曾因哺喂母乳议题感受到他人的过度关心,到底爸妈该如何应对?
建议爸妈从怀孕起,就要掌握好育儿自主权,时时倾听自我内心需求,育儿过程有太多个人状况,很难逐一对外说明,也不需都对外解释。不妨直接告诉对方:「我知道该怎么做,谢谢关心。」当爸妈拉起自我界线,就比较能保持自我育儿初心。
医师也特别谈到:「当人们认为所有人都该套用同一种育儿方式时,就会造成爸妈的压力。」尤其邓惠文观察母亲这个角色,自古以来常要照着别人说的做,缺乏自我决定权,这不符合现代人的自我价值认同。
妈妈给不给宝宝哺喂母奶?要不要亲喂?上班后,要不要喂?关于这些哺乳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因某种特定理念,而误导或剥夺妈妈得到全方面知识的权利,每位妈妈也有权全面评估自身状况后,再自行决定宝宝哺喂母乳的方式。
记住,妈妈可以自己决定哺乳方式,不需要被外界情绪勒索,妈妈要相信自己在育儿现场的判断,唯有妈妈最明白自己的宝宝需要什么。
爸爸可以怎么做?陪伴和鼓励是关键
若妈妈因为亲喂母乳感到压力大或极度疲惫时,爸爸可以做以下3件事来减轻妈妈身心负担,譬如:
-
适时言语鼓励:无论妈妈的母奶量是否足够,或妈妈如何决定继续哺喂母乳的方式,爸爸都应该给妈妈适时的鼓励,让妈妈知道她是最棒的。
-
实际陪伴:亲喂母乳的妈妈常会因为睡眠时间不足,喂奶喂到睡着,爸爸若陪着妈妈喂母乳,当妈妈喂饱宝宝时,主动抱起宝宝安抚,或将宝宝安置在他原本睡觉的位置,妈妈就较能获得更好的休息。
-
负责清洁用具:主动负责喂母乳后的奶瓶、挤奶器等工具的清洁、消毒工作,让妈妈挤完母奶或哺乳后,能有更多喘息时间。
找对方法,哺喂母乳好轻松
整体而言,妈妈若想亲喂宝宝喝母乳可留意几项细节:
哺乳小技巧1:两边乳房轮流哺喂,且频繁亲喂
首先,很多妈妈担心乳汁分泌过少或过多,这可能会受到身体荷尔蒙或一些疾病影响。建议妈妈两边乳房轮流哺喂,并频繁亲喂,比较能够刺激乳房分泌更多母乳,达到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供需平衡。
哺乳小技巧2:用最适合自己的哺乳姿势
除了挤出母乳瓶哺喂宝宝,常见亲喂母乳姿势包括:
-
常见哺乳姿势1侧躺喂
-
常见哺乳姿势2摇篮式:用手臂撑起宝宝,把宝宝抱在怀中亲喂。
-
常见哺乳姿势3橄榄球式:像抱橄榄球样,用一边腋下挟着宝宝,再用手臂或枕头轻轻垫着宝宝的脖子和头部来亲喂母乳。
-
常见哺乳姿势4无尾熊式:妈妈先坐着,再用手掌支撑扶住宝宝的后脑和颈椎,让宝宝以面对妈妈的直立坐姿,坐在妈妈腿上喝母乳。
其实不管采用哪种哺喂方式,只要妈妈觉得这个哺乳姿势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宝宝也可以安心喝母乳,摄取足够营养即可。并没有所谓最正确的亲喂母乳姿势,只要在哺喂过程中,妈妈与宝宝感觉到舒适即可,妈妈们不必过于紧张。
哺喂母乳时间多久?还有饮食营养也要注意
至于其它问题,例如亲喂时,怎么知道宝宝喝的奶量足不足够?这可藉由宝宝的体重增减、生长曲线稍做营养充不充足的判断。
而每一次亲喂母乳时间应相隔多久、频率为何?虽然4小时亲喂1次、每天平均亲喂8到12次是常见经验法则,但具体时间还是要看每个宝宝的需求而定,妈妈可依现场观察再自行判断亲喂母乳次数。
在妈妈饮食方面,则建议注意底下营养细节,来提升哺喂的母乳品质
妈妈饮食营养应摄取:
妈妈饮食营养应避免:
-
喝过多含咖啡因饮品
-
吃过多高热量、高油脂食物,易造成塞奶
-
摄取过多造成退奶之食物,例如韭菜
-
喝酒
建立自我育儿风格,是否亲喂母乳无绝对好坏之分
整体来看,亲喂母乳对宝宝与妈妈各有好处,一方面可提升宝宝营养发展、提升免疫力不易诱发过敏原,而且亲喂母乳有利于宝宝口腔发展,也有助于建立亲子之间的依附感,加强宝宝安全感。
另一方面,亲喂母乳有利于妈妈产后子宫收缩,可加快妈妈的瘦身脚步,提升妈妈自信心。
即使如此,哺喂母乳的方式、要亲喂或瓶喂,绝对没有好与坏之分,爸妈依旧可透过其它方式,譬如调整饮食内容来增强营养,提升宝宝健康力,或增加陪伴宝宝玩、阅读的时间,来强化亲子紧密度。
总而言之,爸妈不必在意外人言论,只有你们最能判断适合自己与宝宝的育儿方式,进而创造出自我育儿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