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新生儿人数虽逐年下降,但早产儿的比例却呈现上升趋势,从 2008 年的 8%,到 2018 年最新统计已逼近 10%,等于每 10 个新生儿中就有 1 名可能提早诞生。
怎样算早产?
怀孕不足 37 周就出生的宝宝即是早产儿(正常怀孕生产是 40 周)。
早产儿在刚出生时因为各个器官功能还不够成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像是呼吸窘迫症、开放性动脉导管、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等。成长过程有些早产宝宝可能会有合并症,像是慢性肺疾病、视网膜病变、发展迟缓、听力受损等,通常在出生后都需要住院,有些甚至要住到加护病房。
周数越小发生问题的机率越大,特别是 1500 公克(正常的新生儿是 2500 到 4000 公克)以下的早产儿。新生儿科主任说:「早产儿的父母最常问医生的问题就是,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出院?我通常都会先说住到预产期左右。」且出院后,宝宝都会需要定期追踪。
早产儿跟一般宝宝的不同:并发症机率大
早产儿顾名思义就是比一般宝宝早出生的婴儿,早产儿出生之后依照出生周数跟体重,会有不同的问题产生,江明洲医师说:「照顾早产儿需要非常细心与耐心,并且需要团队合作。」
1. 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症候群 早产儿在睡眠中,尤其是在不沉睡时(即医学上所称的「快速动眼期」),易停止呼吸,当呼吸停止超过 10 秒以上时,会导致心跳下降、缺氧。此种问题在愈早产的婴儿愈容易发生。
早产儿出生后,若发生呼吸急促、胸骨肋间凹陷,鼻翼飞动或唇指发绀,大多会被猜测是发生了「呼吸窘迫症候群」。婴儿若罹患肺炎、肺液吸收缓慢、吸入羊水等,也会发生上述症状。
2. 开放性动脉导管 当早产儿肺部问题逐渐好转时,会因动脉导管尚未关闭,有过多的血量自主动脉经由动脉导管流至肺脏,造成心脏衰竭及肺功能变坏,亦可能因此增加颅内出血或坏死性肠炎的发生。此种情形在出生体重不足1500公克,或怀孕周数不足32周,且罹患呼吸窘迫者最易发生。
3. 脑部疾病(脑室出血、周脑室白质软化症、脑性麻痹) 早产儿因为各方面的条件不足,导致脑部较一般足月产的新生儿易受伤害,如产伤、脑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胆、低血糖等等,其中以早产儿脑室出血及缺氧窒息最为常见。
4. 坏死性肠炎 坏死性肠炎是早产儿最严重的胃肠道急症,,它已成为新生儿医学中罹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它的特征是具有种种胃肠道症候,其严重程度可从腹胀、余奶增加、呕吐、血便、心跳变慢或呼吸暂停,甚至严重到肠穿孔、腹膜炎、休克等。
5. 视网膜病变、听力障碍 造成此种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推测与血中氧气浓度有关,引发未成熟血管病变所产生。且即使是正常小心使用氧气,也无法完全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此治疗中的早产儿在生命的边缘挣扎,有时不可避免的会引起视网膜的伤害而造成令人遗憾的后遗症。
引起早产儿听力障碍的原因很多,例如耳蜗内科蒂氏器的出血、核黄胆、缺氧窒息、中枢神经感染以及为控制感染疾患而使用的一些抗生素等。
6. 感染与败血症 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是抵抗力比较弱的一群人,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有一些缺陷,加上早产儿出生后有许多问题需住加护病房治疗,使用仪器,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早产儿有许多并发症,爸爸妈妈照顾起来也会特别辛苦,但透过医师的协助和细心的照护,还是有机会让宝宝顺利成长。亚东纪念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梁翔曾指出,早产的发生,有一半能找到相关原因,甚至提前预防,只要妈妈在孕期多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例如,每天量血压、注意妈妈手册中的事项,就可以有效的预防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