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美食节目的制作和主持已经超过20年了,随著年代的不同经历了不少的作业模式,彷佛这些作业模式的转变,就如同电视产业转变的缩小版一般,耐人寻味。
20年前刚开始做美食节目的时候,想要在内容里增加些外景的单元,介绍那里有好吃的?那里有新菜色?什么食材或料理正当时?那可是件费功夫的事喔!因为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所谓「谷哥」这个聪明的新玩意儿,所有的资料搜集都必需靠著人来处理,整个Team的工作人员肠枯思竭的到处查、到处找、到处问,请教报社的记者大大们,手头上有没有什么新闻线索?或是拜访餐饮先进的前辈们,业界近期有没有什么新动静?或者拦路向经常走南闯北的司机大哥们打听他们小黄人生里的五花八门,甚至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是我们再三叨扰请教的对象,那怕只是蛛丝马迹都不放过。当资料问到了之后,事情才算刚刚起头而已,接著差遣工作人员先行勘察、采点个二、三回,等到一切都确认了之后,这才轮到大队人马出动前往拍摄,由于前置工作做的足,资讯内容丰富,加上那个年代网路还不是很发达,所以这类资讯型的美食外景相当受到欢迎,往往播出之后带给店家无比的宣传效益,电视台的收视率更是不在话下。制作、业务、电视台形成了三赢的局面。
既然能够三赢,那为什么不就干脆大家都赢?正因为这样的美食外景受到欢迎,所以各个电视台都纷纷投入了制播的行列,你从城市出发,我就从小镇开始;你介绍食物集锦,我就来个沿线攻略,更有甚者干脆什么主题都不用想了,直接看了别家的内容,整个「照抄」一遍,把对方的影片下载在手机里头,告诉店家准备这些东西,告诉摄影师取这样的角度,告诉主持人照著这些问题去问,既然企划和策划都已经有了,那这样的Team干嘛还要这么多的人?因此制作单位缩编了,电视台裁员了,美其名「精简人事」,其实还不就想省些人事费用!频道里的美食节目增多了,观众的收看的选择也增多了,很多人按图索骥的照著去品尝,拍照、打卡、写文章,一个个的追随者慢慢的朝向网红迈进。
到了现在,几乎所有的餐厅或美食,只要在网路上输入了关键字,那怕只有一个字~就会跳出来一长串的相关报导,例如搜寻「珍珠」…不到半秒就有将近二百万则「珍珠奶茶」的资料出现。才刚键入一个「小」字,「小笼包」就在排行榜的第三位等你点选,更有超过二千五百万则的相关内容呈现眼前。这么丰富的资讯,随便点、随便选、随便抄就都是美食节目的内容了。现在的美食节目真的比起以前好做的多了!但是,电视台还是觉得成本太高,还是不断的砍制作费(到底一个节目需要多少的制作费才算合理?一个小时六万的数字也好意思开的出来!难道要制作单位节目把节目做好免费送给电视台播,再帮你们把广告秒数都拉好拉满,另外再找到冠名赞助和置入?),正因为如此,在没人和没钱的情况下,节目只好直接找上网红了,他们会自己张罗内容,自己串场介绍,自导自演,当年那些美食节目的追随者如今变成了电视台节目内容的主导者,可是节目的品质谁又靠谁来把关呢?
最初主导市场的电视台,如今沦为靠市场填充内容的载具,谁说地球不是圆的?十年河东,十年河西!